3.定向力
癡呆老人:經常說不出具體的年、月、日,把夏天說成冬天,上下午不分;說不出自己家的具體地址、門牌號、電話號碼等;嚴重的癡呆者不認識家人,經常將家人的名字叫錯。
健忘的老人:可以不記得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和星期幾,但現在是什麼季節、上午和下午、白天和晚上一定會很清楚;有時會因環境陌生而迷路,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會適應而不再迷路;有時會叫不出對方的名字,但能夠識別對方的身份。
4.性格變化
癡呆老人:隨著病情的發展,性格改變及行為異常日漸突出,出現自私、固執、親情淡漠、亂翻東西、收集破爛、不講衛生、不知羞恥等現象。
健忘的老人:性格變化不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通情達理,沒有明顯的異常行為,懂得關心親人、關愛家庭、合理安排生活等。
因此,當老年人出現記憶力下降的情況時,既不必過分擔心,也不應掉以輕心,應及早進行檢查並注意追蹤,以利於及早發現病情、及早治療。
(第二節)老年人思維不再“短路”——老年健忘的防與治姥姥今年75歲,雖然身體健康,但是性格很怪癖。她是個很獨立的人,從來不給人添麻煩,直到最近腿腳不靈便了,才搬到舅舅家住。為了讓姥姥有個安逸幸福的晚年,舅舅全家都竭盡全力地照顧姥姥。
可是姥姥總是和媳婦還有孫女鬧小矛盾。就說在吃東西上吧,每次買了瓜果點心什麼的,兒媳都是專揀姥姥最喜歡吃的買,買了回來也總是讓姥姥吃了再給孩子們吃,可是每當我和母親去看望姥姥的時候,姥姥都要抱怨舅媽從來都不給她買好吃的,舅媽的為人我們都知道,通情達理,孝敬老人,聽姥姥這麼一說,舅媽並沒有說什麼,隻是笑了笑。一次,我們去看她的時候,表姐也來了,給姥姥買了她最喜歡吃的香蕉,又把最好的幾根給了姥姥,剩下的我們開始吃。誰知剛在臥室裏吃完香蕉的老姥姥來到客廳,很不悅地說:“你們買了這麼好的香蕉怎麼不讓我吃啊?”弄得我們都很尷尬。母親笑著說:“剛才不是給您送去了嗎?您不是已經吃過了嗎?”奶奶還是很不悅,說母親也不孝順她。弄得我們大家都哭笑不得。
有一次,舅舅要去美國參加一個學術交流會,我們都去機場送舅舅,姥姥聽說舅舅要去美國,也要去送舅舅。一路上姥姥隔不了幾分鍾就要問一次:“飛機幾點起飛啊?”等舅舅上飛機走了,她就開始不停地問“大寶什麼時候回來啊?”她還經常記不清自己的東西放在哪了,還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兒媳婦或是孫女拿了她的東西。還有一次,一位天天和姥姥練體操的老鄰居來看望她,她居然一本正經地問人家:“你是誰啊?你要找誰啊?”弄得老鄰居很是尷尬。姥姥的奇怪舉動很是令家人困惑,於是我們請來了心理醫生。經醫生診斷,奶奶患的是老年健忘症。
像案例中的這位姥姥一樣,很多的老年人為自己的記憶力減退而煩惱,這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記憶力呢?
用心與健忘分手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記憶力不如年輕時的感覺,科學護腦和養腦對中老年人增強記憶力至關重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相信自己
有“我能記住”的信心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性因素。很多老人認為自己的大腦已經老化,對自己的記憶力毫無信心。事實上,經常用腦的老人的記憶力並不會減退,因為人的記憶力主要是在後天逐步地形成發展並鞏固的。因此,樹立信心是提高記憶力的前提,老年人可以通過想辦法鍛煉自己的記憶力,從而達到提高自己記憶力的目的。
2.用腦亦要用心
用腦亦要用心,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有意識記憶,對自己想要記住的就一定要記住,對於那些不需要記住的就不要費腦筋,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記住書的骨肉,拋掉書的皮毛。”記住有用的、拋掉無用的。
3.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平時要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因為愉悅的心情有利於神經係統與各器官、係統的協調統一,使機體的生理代謝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反饋性地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對提高記憶頗有益處。
4.閑聊是大腦的活化劑
閑聊是在寧靜、溫馨、舒適、祥和的環境中進行的,親朋好友即興聊天、互通信息、交換思想、交流感情,會使人處於平和、輕鬆、友善的氣氛中,有利於消除緊張情緒、增強大腦的活力、開發人的智慧。摸索一些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對一定要記住的事情就寫在筆記本上或寫在便條上,外出購物或出差時列一個單子,將必須處理的事情寫在日曆上等都是一些可取的記憶方法。另外,聯想、歸類都是良好的記憶習慣。
其實,健忘症並不是可怕的疾病,但因為健忘而造成的憂鬱、不安或自信心降低卻可能帶來更大的危害。我們認識了健忘症就應該正確地對待它,積極地調整自己,不要讓它來困擾我們的工作、生活。
教給您提高記憶力的妙招
首先,輸入信息要多。“用進廢退”是生物發展的一條普遍規律,大腦亦是如此。人們常說“腦子越用越靈”是有科學道理的。勤於用腦的人,大腦細胞不斷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能使大腦增加釋放腦腓肽等特殊生化物質、腦內的核糖核酸含量比普通人的平均水平要高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