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心理活動的衰退是逐漸發展的過程。老年朋友在學習了老年心理學,了解了老年心理的知識和特點之後,一旦心理活動出現衰退、偏差、障礙,便可以及時通過自我調節來糾正,指導自己過好晚年生活,增強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於正確處理家庭問題,有利於增進生活情趣,有利於防止身心疾病,有利於延年益壽並防止和延緩衰老。
為什麼一向不計名利、不計得失,默默耕耘的“老黃牛”,一旦離退休在家,就變得牢騷滿腹、斤斤計較,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為什麼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豪傑賦閑在家之後,身體偶有不適,便疑心自己患了什麼可怕的疾病,甚至不信醫生的診斷,整天無病呻吟,惶惶不可終日?心理學家從老年人的心理異常或心理障礙的角度對上述種種表現進行了解答。
(第一節)解讀角色轉變的心理困惑——了解老年離退休綜合征
劉老個頭不高,但身體健康、耳聰目明、精神矍鑠,領導著一個近千人的大廠子,一點也不比戰場上統率千軍萬馬的將軍遜色,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不服他、不敬他。
兩年前,廠領導換屆,劉老的廠長職務被年輕人取代,但廠方考慮到劉老的年齡和工作經驗,又返聘他為廠裏的技術顧問,但也隻是一個虛銜。可劉老當領導當慣了,總是愛管事、愛操心,看什麼不順眼就想多說幾句,別人考慮到劉老的麵子問題,當麵不說什麼,照樣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劉老隻能是幹著急,回到家也總是悶悶不樂。更使劉老不能接受的是,很多人看見自己連招呼都不打,還在背後說長道短。劉老實在是不能忍受,一賭氣提前一年退休了。
人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可事實也並非如此。就拿劉老來說吧,就這麼一年多的光景,像完全變了個人,變得連他老伴都有點不認識他了,目光呆滯、臉色灰暗,腰也不直了,背也駝了,過去的精神頭一點也沒有了,天天待在家裏足不出戶。特別是最近,劉老的舉止越來越奇怪,情緒低落到了極點,動不動就大發脾氣。後來幹脆一個人跑到閣樓上住了。一天夜裏,老伴半夜醒來發現閣樓上的燈還亮著,好像還聽見老頭子在和誰說話,覺得很奇怪,半夜三更的誰會跑到閣樓上與他說話?於是上去一看,發現老頭子把孫女的幾個布娃娃一會兒擺弄成這樣,一會兒又擺弄成那樣,嘴裏還在念念有詞,好像在指揮工人們生產一樣。就這樣鬧了大半夜,白天劉老就萎靡不振了。
心理專家診斷結果:劉老得的是退休綜合征。
什麼是退休綜合征
用心理學知識分析,劉老是事業上的強者,但缺乏退休的心理準備,對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沒有妥善的計劃和安排,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熱衷的事業,精神上就失去了寄托,從而不可避免地生出許多煩惱和不適,劉老患的是“退休綜合征”。
所謂“退休綜合征”是一種老年期典型的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疾病,是因離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後對環境適應不良而引起的多種心理障礙和身心功能失調的綜合征。具體說來,就是退休者告別工作崗位回到家庭這樣一個小環境後,因工作習慣、生活規律、周圍環境、人際交往、社會地位、工資福利、權力範圍等一係列的相關因素發生變化,從而產生的較為強烈的不適之感而出現的症狀。
這種症狀主要表現為:孤獨、空虛和嚴重失落感,體力和精力減退明顯,自卑心理嚴重,甚至產生“日落西山,麵臨末日”的感覺。情緒憂鬱,焦慮緊張,心神不定,喜怒多變,情緒不穩,難以自控。有的人愁眉苦臉,整天怨天尤人、悲觀厭世,對外界事物缺乏興趣。更有甚者,惶惶然坐立不安、恍惚失態,對事物毫無興趣,懶散乏力、不愛活動、反應慢,嚴重時會出現麻木遲鈍狀態。看到老朋友、老同學相繼離去,會有“兔死狐悲”之感。心理老化速度加快,自感腦力和體力不支、悲觀失望。從而導致多種身心疾病。由於身心功能障礙和免疫代謝能力下降,不少人退休前身體狀況較好,退休後很快重病纏身,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短期內就死於癌症或心腦疾病。
但不是每個老年人退休後都會患退休綜合征,隻要合理、科學地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坦然麵對這一不能改變的現實,退休綜合征是完全可以避免和治愈的。
老年退休綜合征的心理原因關於什麼是老年人退休綜合征,老年朋友已經有所了解了,那麼接下來我們聽聽心理專家是如何分析老年人退休綜合征發生的心理原因的:
1.失落感
老年期也稱作喪失期,因為老年人認為自己退休後,喪失了工作、喪失了權力和地位、喪失了金錢、喪失了人際關係、喪失了健康的身體等等。說話不管用了、求人辦事也難了,會無奈地發出老而無用的感慨,有些老年人甚至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這種極度的失落感會使老年人感到年老就意味著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