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4)(1 / 3)

社會福利狀況:家庭養老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養老形式,但是隨著社會發展以及家庭養老弊端的不斷湧現,社會養老今後將成為趨勢。通過國家和社會向老年人提供具有優惠性質的生活、醫療、保健、娛樂、教育等服務,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

良好的社會福利無疑為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創造了條件,對老年人的心理也將產生積極影響。但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老年人對一些社會福利機構還存在不少偏見,這對老年人的心理也會帶來不良影響。例如,養老院一直被看做是孤寡老人院,是沒兒沒女、沒有親情和溫暖的老人度過殘年的地方,因此,一些老人非常不願意去養老院生活,怕被人恥笑和瞧不起,而子女送老年人進養老院也被認為是“不孝”的行為而遭到道德的譴責,老年人決定是否去養老院往往要經過幾番激烈的思想鬥爭。

人的心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自然環境對人心理的影響就會相對減少。而諸如衰老、疾病、遺傳等生理因素,社會變遷、工作變動、職位升降、婚戀狀況、家庭關係、經濟收入等社會因素對人心理的影響卻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影響人心理的主要因素。

(第十節)老年人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1.做情緒的主人

心理學家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良好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對健康長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情緒對人的衰老起著延緩作用。中國長壽學研究者胡夫蘭指出: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早亡的就是不健康的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了。情緒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愉快的情緒,如憤怒、焦慮、恐懼、沮喪、悲傷、不滿、煩惱、嫉妒等,這類屬於負情緒或稱為消極情緒,可刺激人體的器官、肌肉或內分泌腺,這類不愉快的情緒對健康和長壽非常不利。另一類是愉快的情緒,如快樂、舒暢、開朗、恬靜、和悅、好感、豪爽等。這類屬於正情緒或積極情緒,會給人以適度的良性心理按摩,這類愉快的情緒有利於健康和長壽。不愉快的情緒可引起人體許多生理變化,主要有:

(1)情緒波動可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紅細胞增加,血黏度增高。有的老年人在盛怒之下會發生腦血管破裂,或致命性的心肌梗死。值得注意的是情緒波動導致的疾病,大多不是由於一次情緒的大波動而引起,通常都是一些似乎無關緊要的情緒波動,如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煩惱、憂慮、失望、不安、渴望等狀態日積月累造成的結果。

(2)發怒時可使胃出口處的肌肉驟然緊縮,消化道痙攣。胃肌緊縮時會感到腹部像有一塊“石頭”,甚至誤認為是闌尾炎或膽囊炎。情緒過度激動還可能引起結腸痙攣和結腸過敏,有人稱之為“情緒結腸症”。

(3)不良情緒也可對免疫功能造成影響,削弱人體的“免疫監視作用”,容易引起癌症或其他疾病。焦慮及緊張還會使癌細胞擴散。

學會控製情緒對健康長壽是十分有利的,心理學家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首先,和憂鬱訣別。悲痛時設法恢複平靜情緒,可到公園散心、聽音樂、看電影或投身於工作之中,以此衝淡不快情緒和悲傷心情。

其次,清除情緒垃圾。把不快情緒向可信的親友訴說,也可以自己向自己傾訴,不要讓不愉快的情緒淤積在心裏,要學會清除情緒的垃圾,減少心頭的壓抑。

再次,萬事當前“靜”為先。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理智地分析麵對的情況,保持冷靜,決不要怒氣衝天,大怒、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