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要客觀地了解和對待事物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在社會體製改變、新舊體製交替過程中,老年人的經濟及社會地位發生的變化,使一些老年人心理不平衡,滋生苦惱,產生不安和抑鬱情緒,從而影響健康。所以,老年人要麵對現實、迎接現實、研究現實,采取主動的行動去適應新的變化。
知足常樂。老年人已走過了很長的人生道路,故考慮問題時要豁達,不能要求太高,因為超越客觀的種種目的,以及與各方麵相攀比的計較心態,或者明知是實現不了的願望而還要固執,這些都將使自己失望、苦惱以及失去生活信心。
自得其樂。自己去尋找樂趣,追求自我快樂是一種十分有益健康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從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如藝術欣賞、聽音樂、跳舞、書法、旅遊、寫作。參加各種業餘活動不僅可以消除孤獨感,而且可以提高情趣、活躍思想、養性頤情、鍛煉身體、增長知識,使自己樂而忘憂。
6.笑,讓時光倒流
笑是人類的本能,一個人的發笑能力和醫生檢查的所有項目一樣能正確顯示出健康狀況。笑已成為衡量身體健康程度的另一種有效的指示器。長壽學家胡夫蘭說:“在所有使身體和精神激動的因素中笑是最健康的,它有利於消化、循環和新陳代謝,因而能激活所有器官的生命力。”我國有句諺語“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莎士比亞說得好“如果你在一天之中沒有笑一笑,那你這一天就算白活了。
”那麼,怎樣從笑中獲得長壽呢?
首先,要有尋找笑的主觀意願。
其次,老年人要記住每天去尋找笑的機會,每天最好能笑12~15分鍾。如閱讀有趣味的書、漫畫,看喜劇電影等。
再次,做到在困難及緊要時刻能夠笑。當生活中發生意外與不幸事件或處在病魔纏身的惡劣心情和悲痛中時,依然要笑容燦爛。一旦你運用了笑,那麼不管你遭遇何種痛苦,都能夠經受得住並堅強地生存下去。
7.擺脫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是一種消極心理。對於老年人來講,容易出現依賴心理的原因是由於衰老、機體功能減退、活動能力受到限製、應激反應等因素。一旦生活、家庭遇到困難,對未來失去信心,便會感到生活乏味,缺乏安全感。本來想把生活、養老和健康的希望寄托給家庭、社會和醫療,但一旦失去各方麵的支持,精神便會受到打擊,變得情緒消沉,健康狀況也會每況愈下,有時由於這種依賴心理的困擾而導致憂鬱症等精神障礙。
依賴心理的產生是消極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對健康是不利的。有的老年人雖然年老多病需要別人照顧,但卻有自強、自信、自立的思想,在生活中依靠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關心,但自身卻堅強地生活著。老年人能克服困難、克服年老帶來的不便,而發出光和熱,這種人的心理往往充滿樂觀,所以可以長壽。
8.要有海納百川之胸懷
社會變遷、生活磨煉、複雜的家庭關係、不好的健康狀況等可以導致老年人的性格變化,特別是在缺乏關心、得不到尊重、失去勞動能力或無事可做、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時,老年人的心情會受到很大影響,會導致老年人性格變異。
所以,老年人自身要加強修養,要培養寬闊的心胸,要有自我控製能力,要有涵養,能盡量體諒別人,不要苛求別人,尊重別人而不斤斤計較,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心寬量大,使自己始終處於良好的心理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