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3)(1 / 2)

上麵九種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動類型,對某一個老年人來說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種類型的特征會較為明顯。愉快積極型和直接興趣型的老人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較為有利。冷漠型、自責型、憤怒型的老年人容易心理衰老。

因此,老年人應該自我心理調節,有意識地矯正和改變自己身上不利的心理特征。

(第九節)影響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曆程中的最後一個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機體衰老加快、疾病增多、麵臨著死亡的考驗和挑戰,而且,老年人的職業狀況、家庭結構、婚姻形態、經濟境遇等方麵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老年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智力、情緒、情感、性格、興趣等不同層次的心理都將產生影響。

1.生理因素

最先、最直接引發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因素是身體衰老。雖然每個人衰老的速度不同,但衰老始終在不可避免地發生著,而死亡則是衰老的最終結果。生理的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對老年人的心理影響是轉折性的和持久性的,也是帶有衝擊性的。

感官的老化。老年人感覺器官的退化首先對老年人的心理產生影響,使老年人不由自主地產生衰老感。進入老年期後,感覺器官開始老化,視力和聽力逐漸減退,視野變得模糊、聽覺障礙出現,“耳背眼花”成為顯著特征,其他感覺如觸覺、嗅覺、味覺也在發生退化,老年人對冷熱溫度和味道的反應變得遲鈍。感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對外界和體內刺激的接收和反應大大減弱,對老年人的心理將產生消極和負麵的影響,具體表現:一是老年人對生活的興趣和欲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無味;二是老年人反應遲鈍、感覺不敏銳,由此導致閉目塞聽、孤陋寡聞;三是社交活動的減少,使老年人常感到孤獨和寂寞。

疾病的增加。各種老年疾病纏身也是身體老化對老年人心理影響的具體體現。

隨著老年人的心腦血管、呼吸、神經、運動、消化、內分泌等係統的生理功能的全麵衰退,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在下降、疾病易發生。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大約1/4的人經常患病。即使沒有生病,也會因為器官和機能的老化而感覺四肢酸軟、身體疲憊或有其他不適,這給老年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老年人深感苦惱和焦慮。而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疾病,則使他們感到恐懼、悲傷、絕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死亡的威脅。老年人心理障礙的出現與死亡的威脅和挑戰有著密切關係。盡管社會的進步和醫學衛生條件的提高使人類的平均壽命持續延長,然而,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老年期是我們人生的最後一站,特別是身體的日漸衰退和疾病的不斷纏身使老年人與死亡顯得特別的接近。麵對死亡,有些人從容,有些人安詳,但大多數老年人會表現出害怕、恐懼和悲觀。死亡恐懼症就是一種常見的老年人心理障礙。

2.社會因素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從離退休的那一天就已經開始了,離退休是老年人職業生涯結束的標誌,他們的生活範圍退回到家庭,其實質是一種社會角色的轉變,而家庭的經濟狀況、人際關係的變遷、老年人的婚姻狀況、社會環境等社會因素對於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老年人社會角色的轉變。老年期是人生最後一個重要時期,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離退休導致了老年人長期以來形成的主導活動和社會角色的轉變,由此引發老年人的心理發生波動和變化。離退休引起的老年人社會角色的改變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從忙碌的職業角色轉變為閑暇的家庭角色。老年人離退休後,離開了原有的工作崗位,從職業角色轉到閑暇角色,這種角色轉換對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衝擊。其一,工資是生活的主要收入來源,離退休首先意味著老年人經濟收入減少;其二,職業曆程是人們獲得滿足感、充實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而老年人正在喪失這一體驗;其三,離退休還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時養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常使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例如,一位在退休前受人尊敬、經常被人前呼後擁的高層領導,突然變成一個每天上街買菜、回家做飯、照顧兒孫的老大爺,這在心理上的確很難轉過彎來。

從主角轉變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際關係和穩定的經濟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麵特別是經濟方麵依賴於父母,這使老年人當時有被認可、被尊重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則有一家之主的權威感。退休後,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會價值下降,從社會財富的創造者轉變為社會財富的享受者;同時經濟收入的驟減,使老年人從過去被子女依賴轉向依賴於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角和權威感也隨之喪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產生。

(2)老年人的家庭狀況。離退休之後,老年人的生活範圍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為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環境的好壞對老年人的心理將產生重要的影響,這裏所講的家庭環境包括家庭結構、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等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