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感的產生是一個人精神衰老、失去生活的動力和積極性的開始。因為衰老感會在無形中致使人的意誌衰退、情緒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現新的疾病。
2.孤獨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日無所事事,孤寂淒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動;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身。老年人最怕孤獨,因為孤獨使老人處於孤獨無援的境地,很容易產生“被遺棄感”,繼而使老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抑鬱、絕望。
3.空虛無聊
這種問題多見於退休不久或對退休缺乏足夠思想準備的老人。他們從長期緊張、有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突然轉入鬆散、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一時很難適應,可能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東碰碰、西撞撞,他們經常感到時間過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隨“空虛感”而導致的問題往往是情緒的低沉或煩躁不安,這種惡劣的心境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不但會加速衰老,有時還可能使老人產生自殺的念頭,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
4.情緒多變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喪失權力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趨於低沉,這與他們的經曆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另外,由於大腦和機體的衰老,老年人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變,如說話嗦、情緒易波動、主觀固執等,少數老年人則變得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生事物,懷戀過去,甚至對現實抱有對立情緒。老年人的性情改變,常常會加大他們與後輩、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從而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5.人老健忘
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現。老年人的健忘主要表現為近事記憶障礙,也叫近事遺忘。就是說老年人遺忘的主要是近期發生的事情、新接觸的事物或是新學習的知識,特別是人名、地名、數字等沒有特殊定義或是難以引起聯想的東西都忘得特別快。但是,對那些陳年舊事卻往往記憶猶新,說起來繪聲繪色、活靈活現。而對這些遠事記憶的影響隻有在發生大腦器質性疾病時才會發生,即出現遠事遺忘。這是老年人健忘的一個規律。
6.人老話多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就會變得喜歡嘮叨,總愛懷舊,而且還更加“立場堅定”。老年人由於精力有限,對許多事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們隻好借助語言來表達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有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不聽他人之言。老人們歲數大了、能做的事情少了、子女又很少在身邊,為了排除寂寞,也隻能借助於嘮叨;老年人總是喜歡談論陳年舊事、炫耀以往的輝煌,這是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補現實生活的空虛。還有就是老年人雖然都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但他們還是在不停地嘮叨以向死神證明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老年人的這種嘮叨、言語混亂是其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混亂的表現,作為老年人應盡量控製自己,年輕人更應該予以諒解。老年人如何克服健忘,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再作詳細的介紹。
7.睡眠不調
老年人睡眠不調是老年人腦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們經常聽到老年朋友們說:“我總是夜裏兩點就起床看書。”“我一晚上得醒好幾次,不能有一點動靜。
”“我晚上總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著。”“睡眠不好幹什麼都沒精神。”“年輕的時候就沒覺得困過,現在可好,一天睡十幾個小時,還是發困。”……這些都是老年人常見的睡眠不調的狀況:睡眠少、睡眠淺、易驚醒,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沒精神,或者是黑白顛倒,晚上不睡,白天嗜睡等,老年人的睡眠不調是老年人腦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當然,老年人睡眠不調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關係。
(第五節)老年人心理變化的特點
人到老年,其身心都在趨向老化。老年人心理老化有其自身的特點:
1.心理老化與身體老化並不同步
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速度要慢於身體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體老化一般是外觀上的,主要表現為頭發變白,老年斑和皺紋增多等,這種變化是明顯的。而心理的老化則不太明顯。老年人的身體老化與心理老化有一定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並不密切,也不是必然的。
2.老年人的心理老化與老年人個體的心理特點有著密切的關係通常情況下,懶於用腦、經常不思考問題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較快;而勤於用腦、喜歡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較慢。情緒不穩定、抑鬱、沒有進取心、意誌不堅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情緒穩定,樂觀開朗,意誌堅定,有著積極的進取心的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3.老年人心理老化的個體差異比較大
有的老人雖然心理老化比身體老化的速度慢,但記憶力不好、經常丟三落四的,思維不敏捷,精力不充沛。而有的老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較慢,雖然年事已高,卻依然有著很好的記憶力,思維敏捷、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