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會因素對老年人心理老化的影響也比較大
社會不斷對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會成為老年人積極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進步的促進因素,也會對調動和發揮老年人的智力產生作用。社會重視老年人的智力發揮,這會推遲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但是如果社會忽視老年人的智力發揮,就會加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
當然,社會對老年人心理的影響還表現在老年人社會角色的轉變以及對這種轉變的適應情況,比如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征。
(第六節)老年人常見的矛盾心理
在心理學上,矛盾心理被叫做心理衝突,是指兩種對立的想法、欲求及情感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思維之中,使當事人無所適從,既不能兩者擇一,又不能將兩者調和,從而感到緊張、煩躁不安,甚至痛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麵對不同的選擇,難免會產生心理衝突。如果能夠成功地解決衝突,就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陷入衝突不能自拔,不僅不能將問題解決,還會影響心理生理功能,導致身心不適甚至是疾病。
心理專家按照心理衝突的類型,將老年人的心理矛盾歸為以下幾種:
1.雙趨衝突
馬奶奶每天都要去菜市場轉十幾次,但還是買不到稱心如意的蔬菜,往往總是看看甲攤的菜不錯,但價錢不合理;再看看乙攤的菜,雖然很便宜,但菜不好;既好又便宜的又沒有。這時就出現了馬奶奶買菜的心理衝突。張伯伯的女兒有兩個追求者,一個才華橫溢,一個貌比潘安,到底選擇哪一個呢?劉大媽的兒子大學畢業找工作,不久就有兩家單位表示願意聘請他,這本來是好事,可劉大媽卻犯難了,兩家單位:一家是私企,待遇很好,可不穩定、也沒有保障;另一家是國企,雖然穩定並有保障,但工資不高。到底是去哪一家呢?人們在麵對具有相同誘惑力的東西但又不能二者兼得時,出現的心理衝突就是雙趨衝突。所謂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便是這個道理。
2.雙避衝突
何姨在超市搞特價時買了很多火腿腸,但是不久何姨就從占了便宜的快樂中感到了苦惱。因為她發現火腿腸之所以搞特價是因為馬上就過期了。狠勁地吃吧,腸胃“鬧革命”;不吃的話,過了保質期損失更大;可要是過了保質期還吃的話,吃出病來,那就不僅是經濟損失,還會危及生命,這可如何是好?李叔叔最近經常腿疼,去大醫院看吧,費用太高;去小門診吧,又怕聾子沒治好再給治成了啞巴,總之是不能兩全其美。當人們遇到兩個都很不喜歡或是都對自己不利的事物時,主觀上對兩者都不願意接受或是不希望事情的發生,但客觀上又不得不在兩者之間選擇其一,此時出現的心理衝突就是雙避衝突。這也是人們常見的一種心理矛盾。
3.趨避衝突
張教授的女兒要被公司派往英國深造兩年,張教授很為女兒高興。但是一想女兒從未離開過家,而且一個人到異國他鄉,還要待兩年,不免又很難過。趙伯伯單身多年,現在退休在家,兒女不在身邊,很想找個老伴,相互照顧,可又怕兒女反對、街坊鄰居說閑話。這個衝突的特點是老人在麵對同一目標或事物時,既想趨進又想避開,這是因為這個事物或是目標對其既有利又有弊,但當事人既想獲得利又不想得到弊。
(第七節)老年人常見的心理需求
人們總是在不斷想方設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需要不僅是人們對生理和社會需求的反映,也是個體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力。所以我們要從了解和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發來切實加強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心理學家一般將人的需要分為三大層次:即生理需要(如飲食、睡眠、性等)、心理需要(愛和被愛、尊重、道德、美等)和社會需要(交際、勞動、奉獻、成就等)。其中生理需要的滿足是心理需要和社會需要滿足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情緒狀態是否良好,關鍵是看其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如果一個人的自身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產生消極悲觀、自暴自棄的情緒;反之,則會非常樂觀向上,積極追求人生的理想直至成功。
心理學家將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1.生理需求
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對於緩解疲勞和保持精力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性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麵,但卻往往被忽視。另外,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的老化,會有牙齒缺失或鬆動、腸胃不好等情況。為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飲食的科學、合理和衛生,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2.安全需求
“老有所養”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礎,對於老年人來說,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來自子女和社會的關心與照顧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會是否穩定。另外,老年人的身體是否健康,財產是否會保值增值,退休金的發放是否準時、穩定等等,都是關乎老年人內心是否有安全感的關鍵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內心缺乏安全感,那麼即使物質上再充裕,他也不會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