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華

周密

【原文】

朱鈿寶塊,天上飛瓊①,比人間春別。江南江北,曾未見、漫擬梨雲梅雪。淮山春晚,問誰識、芳心高潔?消幾番、花落花開,老了玉關豪傑。金壺剪送瓊枝,看一騎紅塵②,香度瑤闕。韶華正好,應自喜、初亂長安蜂蝶。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③。

【解析】

此詞題為“瓊花”。蔣子正《山房隨筆》載:“揚州瓊花天下隻一本,士大夫愛重,作亭花側,榜曰無雙。德祐乙亥(1275年),北師(元兵)至,花遂不榮。”文人有絕句吊曰:“名擅無雙氣色雄,忍將一死報東風。他年我若修花史,合傳瓊妃烈女中。”周密這首詞也是寄意瓊花,表露故國舊君之思,不單單是抒發昔今之慨。

【注釋】

①天上:指皇宮。飛瓊:許飛瓊,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②一騎紅塵: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③二句俱用唐人杜牧詩句。

玉京秋

周密

【原文】

長安獨客,又見西風、秦月、凡楓,淒然其為秋也,因調夾鍾羽一解。

煙水閣,高林弄殘照,晚蜩①淒切。碧砧度韻,銀床②飄葉。衣濕桐陰露冷,采涼花時賦秋雪③。歎輕別,一襟幽事,砌蟲④能說。容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翠肩⑤恩疏,紅衣香褪,翻成消歌。玉骨西風,恨最恨、閑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寄西樓淡月。

【解析】

此詞上片前五句描寫淒切的晚秋景象。“衣濕”二句寫思念友人。“歎輕別”三句,抒寫別恨。過片三句用典寫怨別情懷。“翠肩”三句寫秋日景物變化。“玉骨”五句寫孤獨之感。主旨是抒發離別之恨,也含有亡國之恨。

【注釋】

①晚蜩:秋蟬。②銀床:指井欄。③秋雪:蘆花。④砌蟲:蟋蟀。⑤翠肩:綠色的荷葉。“紅衣”指紅荷花。

曲遊春

周密

【原文】

禁煙①湖上薄遊,施中山②賦詞甚佳,餘因次其韻。蓋平時遊舫,至午後則盡入裏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非習於遊者不知也。故中山亟擊節③餘“閑卻半湖春色”之句,謂能道人之所未雲。

禁苑東風外,颺暖絲晴絮,春思如織。燕約鶯期,惱芳情偏在,翠深紅隙。漠漠香塵隔,沸十裏、亂絲叢笛。看畫船盡入西泠④,閑卻半湖春色。柳陌,新煙凝碧。映簾底宮眉⑤,堤上遊勒⑥。輕暝籠寒,怕梨雲夢冷,杏香愁冪⑦。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滿湖碎月搖花,怎生去得?

【解析】

這是一首記遊之作,描寫西湖春遊盛況,筆致極工麗。上片寫景名句“看畫船盡入西泠,閑卻半湖春色”深得詞家好評,詞意新穎,使人動心。下片對西湖夜景之描繪則更具魅力,“正滿湖碎月搖花”一句將西湖月夜之迷人景色描繪得秀麗無比,令人神往。

【注釋】

①禁煙:指寒食節。②施中山:名嶽,字中山,吳人。能詞,精於音律。③擊節:讚賞。④西泠(líng):橋名,在西湖白堤上。⑤宮眉:宮中麗人。⑥遊勒:指代騎馬的遊人。⑦冪(mì):覆蓋。

花犯水仙花

周密

【原文】

楚江湄①,湘娥②再見,無言灑清淚,淡然春意。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淩波路冷秋無際。香雲隨步起,漫記得、漢宮仙掌,亭亭明月底。冰絲③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枉賦芳蘭幽芷。春思遠,誰歎賞國香④風味?相將共、歲寒伴侶,小窗靜,沉煙熏翠被。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裏。

【解析】

這首詞是周密詠物之作中的名篇。上片將水仙花比作湘水女神,著力表現水仙花的芳姿與品性。下片寫怨情,用香蘭幽芷襯托水仙的秀美神韻。

【注釋】

①湄:水邊。②湘娥:比喻水仙花。③冰絲:指瑟。④國香:蘭為國香,此處指水仙。

瑞鶴仙鄉城見月

蔣捷

【原文】

紺煙迷雁跡,漸碎鼓零鍾,街喧初息。風檠①背寒壁,放冰蟾②,飛到蛛絲簾隙。瓊瑰③暗泣,念鄉關,霜華似織。漫將身化鶴歸來,忘卻舊遊端的。歡極蓬壺蕖④浸,花院梨溶,醉連春夕。柯雲罷弈⑤,櫻桃在⑥,夢難覓。勸清光,乍可⑦幽窗相照,休照紅樓夜笛。怕人間換譜《伊》、《涼》⑧,素娥⑨未識。

【解析】

這是一首宋朝亡後,作者重歸故鄉望月之作。詞的上片,“紺煙”三句,夜景之始。“風檠”三句,燈光暗淡,月色亦清冷。“瓊瑰”二句,暗用李白《靜夜思》詩意,寫在外時常見月思鄉。“漫將”二句,如今身竟歸來,而舊遊多不能記。詞的下片,換頭承上,追憶舊遊之歡。“柯雲”三句,陳跡尚可尋覓,而種種情事已恍如一夢。“勸清光”四句,滄桑已換,勸明月仍與故人為伴。遺民情懷,於此可見。

【注釋】

①檠(qíng):燈架。也指燈。②冰蟾:月光。③瓊瑰:珠玉。④蕖:芙蕖,荷花。⑤柯雲罷弈:言世事變遷神速。傳說晉王質入山伐木,見童子數人弈棋而歌,因置斧聽之。童子與一物如棗核,含之不饑。不久,童子催歸,質起,視斧柯已爛。見舊題南朝梁任昉《述異記》。⑥櫻桃在:有人夢鄰女遺二櫻桃,食之,既覺,核墜枕側。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⑦乍可:寧可。⑧《伊》、《涼》:《伊州》、《涼州》,曲名。⑨素娥:嫦娥。

賀新郎

蔣捷

【原文】

夢冷黃金屋。歎秦箏斜鴻陣裏,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台、湧起彈棋局①。消瘦影,嫌明燭。鴛樓碎瀉東西玉②。問芳蹤、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雲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解析】

這首詞采用香草美人之比興手法抒寫亡國遺恨,全章以美人自擬。上片通過佳人的心理感受抒發作者的亡國之恨。下片將伊人比作故國。“問芳蹤,何時再展”表現了作者對故國的深情懷念。

【注釋】

①彈棋局:指世事變幻如棋局變化不可捉摸。②東西玉:酒杯名。黃庭堅《次韻吉老十小詩》:“佳人鬥南北,美酒玉東西。”史容注:“酒杯名。”

女冠子元夕

蔣捷

【原文】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①上,一片笙簫,琉璃②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③,但夢裏隱隱,鈿車羅帕。吳箋④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⑤。

【解析】

此詞題目為“元夕”,內容是寫元宵節的。從詞的情調上看,可能作於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被俘之後。因此詞作充滿了追昔撫今的哀怨情緒,讀來令人欲哭無淚。首句“蕙花香也”是起興。“春風”四句是對從前元宵節盛況的回憶。“而今”句從回憶中回到了現實。現實是市井冷落,人們意興蕭索。下片換頭句“江城人悄初更打”,寫城市裏元宵節的衰颯之景。“問繁華”二句,含有萬千感慨的意思。結尾三句的含意既廣且深。“夕陽西下”暗示宋室將亡的史實,含有亡國之痛。

【注釋】

①寶釵樓:本為鹹陽酒樓,此處泛指酒樓。②琉璃:指燈。③灺(xiè):殘燭。④吳箋:吳地出產的箋紙。砑(yà):在物體上碾磨使堅實發亮。⑤夕陽西下:宋人範周《寶鼎現》詠元夕詞首句為“夕陽西下”。

高陽台西湖春感

張炎

【原文】

接葉巢鶯①,平波卷絮,斷橋②斜日歸船。能幾番遊?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淒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解析】

這是南宋滅亡以後的作品。所繪畫麵蒼涼淒婉,色彩暗淡。全詞音節低沉,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悵惆與日暮時那種無望的哀愁。開篇三句破題,點出時間地點。描繪西湖暮春的景象。“更淒然”三句塗抹出西湖的淒涼景象。下片“當年燕子”三句前人評曰:“換頭見章法。”“燕子”一句上呼下應,曲意不斷,而且把詞的思想提高到時代巨變這一思想高度上來。“見說”二句既寫出湖麵特點,又以擬人手法烘托亡國哀愁。“無心”句至終篇,通過動作,直抒眷戀故國的哀思。

【注釋】

①接葉巢鶯: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接葉暗巢鶯。”②斷橋:在孤山側。西湖十景有“斷橋殘雪”。

渡江雲

張炎

【原文】

久客山陰①,王菊存問予近作,書以寄之。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一簾鳩外雨②,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愁餘,荒洲古漵③,斷梗疏萍,更漂流何處?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煙孤。長疑即見桃花麵,甚近來翻致無書。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解析】

這是一首傷離念遠之詞。上片寫景,空闊高遠,是登高所見。先寫遠景,起二句為倒裝句,“山空入海”,乃“倚樓望極”所見。山聳春空,天澄大海,起勢十分壯闊。“一簾鳩外雨”三句寫近景,句工意新。“想”字是關鍵,觸景生情,引出下文。下片抒情,純以詠歎出之。“荒洲”三句感歎自己漂泊無定。“空自覺”三句,感歎自己日愈消瘦。“長疑”以下三句感歎久別無書信往來。末尾二句是說,沒有音問倒也罷了,為何連歡會之夢也沒有?層層深婉。是詞林藝苑之佳作。

【注釋】

①山陰:今浙江紹興。②鳩外雨:古人謂鳩鳴喚雨。陸遊《喜晴》:“正厭鳩呼雨,俄聞鵲噪晴。”③漵:水浦。

八聲甘州

張炎

【原文】

辛卯①歲,沈堯道②同餘北歸,各處杭、越。逾歲,堯道來問寂寞,語笑數日,又複別去,賦此曲,並寄趙學舟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