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這首詞有一題目曰“落梅”。上片“粉雕”、“雲墮”、“埋香”雲雲,皆喻梅落。“金沙”句,既喻其美,又喻其本性之高潔。下片“壽陽”三句用壽陽公主及鄧夫人典故,意謂梅落已盡,更無物可以助妝添色。“最愁人”二句,懸想來日梅子青青,是從題之作結之法。

【注釋】

①古石埋香:前蜀時,秦州節度使王承儉築城,獲一石刻女子棺銘,上有“深深葬玉,鬱鬱埋香”之語。見宋周越《法書苑》引《玉溪編事》。②金沙鎖骨連環:《續玄怪錄》記延州有婦人既沒,有西域來胡僧謂此即鎖骨菩薩。眾人開墓,見遍身之骨,鉤結皆如鎖狀。③玉髓:三國吳孫和月下舞水晶如意,誤傷鄧夫人頰,太醫以獺髓雜玉與琥珀合藥敷之,愈後無瘢痕。見《拾遺記》。

高陽台豐樂樓①分韻得“如”字

吳文英

【原文】

修竹凝妝,垂楊駐馬,憑闌淺畫成圖。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餘。自消凝②,能幾花前,頓老相如③?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敧枕,雨外熏爐。怕艤④遊船,臨流可奈清臞⑤?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

【解析】

據俞陛雲《宋詞選釋》說:“此在豐樂樓與客分韻而作。樓居城市,而攬湖山之勝,為臨安都中裙屐歌舞最盛處。”詞的上片,首三句由遠見而近前登樓,層次井然。登樓則山色宛如天開圖畫,橫空雁陣,恰似圖上題字。詞的下片,換頭推進一層,言傷春之情,在在皆有,不獨高樓為然。因傷春而消瘦,故不願臨流以自照。但流水落花,不獨人愁,連湖中之魚亦愁之不已。末三句更由現在跳躍到未來,足見愁之與日俱增,生生不已。

【注釋】

①豐樂樓:宋時杭州酒樓,在湧金門外。②消凝:消魂凝望。③相如:司馬相如。④艤(yǐ):停船靠岸。⑤清臞(qú):清瘦。

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吳文英

【原文】

湖山經醉慣,漬①春衫,啼痕酒痕無限。又客長安,歎斷襟零袂,涴②塵誰浣。紫曲門荒,沿敗井、風搖青蔓。對語東鄰,猶是曾巢,謝堂雙燕③。春夢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繡屋秦箏,傍海棠偏愛,夜深開宴。舞歇歌沉,花未減、紅顏先變。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解析】

這首詞是吳文英晚年的作品。詞的上片寫重過舊居所見凋零景象。詞的下片,追敘承平樂事,並抒發感時傷世之哀。此詞有兩條抒情線索:一條是詞人的私情,即憶姬之情;另一條是表現當時國人亡國之懼。把個人的身世之感與對國家盛衰存亡的關心結合起來,正是這首詞的特色。

【注釋】

①漬(zì):浸染。②涴(wò)塵:沾染的灰塵。③謝堂雙燕:劉禹錫《鳥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遊

吳文英

【原文】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①,殘霸宮城。箭徑②酸風射眼,膩水③染花腥。時靸④雙鴛響,廊⑤葉秋聲。宮裏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⑥,獨釣醒醒。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幹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台⑦去,秋與雲平。

【解析】

這是一首詠懷古跡詞。此詞小題中的靈岩山,在蘇州西麵,頗有名勝,而以吳王夫差的遺跡最負盛名。詞中通過寫春秋吳國的興衰古事抒發心中感慨。開頭以問句起,緊接著以“幻”字引發出有關吳王夫差的遺跡,真幻交錯。下片中“問蒼天”句表現了對吳王失政的痛惜和無可奈何之情,也寄寓著對時政的深深憂慮。

【注釋】

①名娃金屋:靈岩山上原有館娃官,為西施而建。②箭徑:靈岩山前有采香徑,橫斜如臥箭,故名。③膩水:杜牧《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④靸(sǎ):拖鞋。這裏用作動詞,穿拖鞋。⑤廊:指響屧(xiè)廊,傳說西施及宮女常穿木屐在此行走,廊空而響,故名。⑥五湖倦客:指範蠡。⑦琴台:靈岩山古跡之一。

踏莎行

吳文英

【原文】

潤玉籠綃,檀櫻倚扇,繡圈猶帶脂香淺。榴心空疊舞裙紅,艾枝①應壓愁鬟亂。午夢千山,窗陰一箭,香瘢新褪紅絲腕。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②葉生秋怨。

【解析】

這是一首感夢懷人之作,時間是端午佳節。上片寫人,首三句描繪的是:軟綃輕籠著瑩潤的玉膚,彩扇半遮住殷紅的櫻唇,繡花圈飾散發出脂粉的幽香。“榴心”二句,先從石榴紅的舞裙暗示歌女的身份,再從鬢發散亂暗示她小睡乍醒的神情。下片首兩句先寫午夢方醒,揭出上片全為夢境。“千山”句以雲外千山形容夢境之遙遠渺茫,然而醒後窗前日影才移一箭之地,又可見午夢短促。“香瘢”句借伊人手腕印痕說明消瘦之甚。此是以夢中伊人的瘦損,引出作者因之而生的憐惜和思念。

【注釋】

①艾枝: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粘艾葉以戴。見《荊楚歲時記》。②菰(gū):多年生草本植物,名茭白。

瑞鶴仙

吳文英

【原文】

晴絲牽緒亂,對滄江斜日,花飛人遠。垂楊暗吳苑,正旗亭①煙冷,河橋風暖。蘭情蕙盼②,惹相思、春恨酒畔。又爭知、吟骨縈消,漸把舊衫重剪。淒斷流紅千浪,缺月孤樓,總難留燕。歌塵凝扇,待憑信,拚分鈿③。試挑燈欲寫,還依不忍,箋幅偷和淚卷。寄殘雲剩雨蓬萊,也應夢見。

【解析】

這是寒食節詞人旅居蘇州所寫的一首念遠懷人詞。上片寫飄泊生涯中思念時方之情。下片設想對方念己。“淒斷”,為伊人活動罩上一層總體氛圍。“流紅”、“缺月”二句,刻畫春光消逝,形單影隻,亦景亦情,駢對精美。“歌塵凝扇”,見伊人久已無心歌舞。由“拚分鈿”到挑燈寫箋,到流淚收卷,以連續的動作細節,顯示情人內心之痛苦矛盾。末以盼夢中相見收結,極見鍾情難舍。全篇由雙方著墨寫相思,心心相印,細針密線,纏綿悱惻。

【注釋】

①旗亭:酒樓。②蘭情蕙盼:以目傳情。③分鈿:永別。

鷓鴣天化度寺①作

吳文英

【原文】

池上紅衣②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雲③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閑。鄉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淡秋山。吳鴻好為傳歸信,楊柳閶門④屋數間。

【解析】

此詞為作者在杭州懷憶蘇州之妾所作。詞的上片,寫化度寺景色,一句一景。伴紅蓮而羨歸鴉,則人之寂寥自見。詞的下片,換頭遙想遠水長天之外,愛妾獨自含愁,憑窗遠眺,推己及人,感同身受。以下更托征鴻傳信,而“楊柳”句既交代愛妾居處,更表明自己情之所鍾,心之所係,正在此楊柳平屋之間。語極淡而情極濃,是極富神韻之筆。

【注釋】

①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漲橋附近。②紅衣:紅蓮。③殷雲:濃雲。④閶門:蘇州城門名。

夜遊宮

吳文英

【原文】

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雲淡星疏楚山曉。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雨外蛩①聲早,細織就霜絲②多少?說與蕭娘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

【解析】

此篇為憶姬之作。上片敘別離而托之於夢境。首三句化用杜牧《遭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詩意,寫人去雁杳,是從別後寫起,然後再補寫別時情景:男女二人佇立河橋,執手話別,依依難舍。下片歎衰老而寄相思,霜絲頻添,秋燈人老,正因刻骨相思所致。夢窗集中憶姬之作屢見,而此詞寫法與眾不同。

【注釋】

①蛩(qióng):蟋蟀。②霜絲:白發。

賀新郎陪履齋①先生滄浪看梅

吳文英

【原文】

喬木生雲氣,訪中興、英雄②陳跡,暗追前事。戰艦③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裏。旋小築、吳宮閑地。華表月明歸夜鶴,歎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遨頭④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墅,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後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解析】

《賀新郎》又名《金縷歌》。滄浪,指蘇州的滄浪亭。詞的上片寫遊滄浪亭吊韓世忠。開頭三句,緬懷韓世忠的英雄事跡。詞的下片寫由看梅引起的今不如昔的感慨。“遨頭”三句寫太守春遊。“向梅”三句,緊扣題目。“重唱”二句寫作者與吳潛喝和。“此心”三句,寫二人在對時局的看法上同心默契。最後二句,寫詞人懷著亡國之憂,而又無可奈何,隻好借酒澆愁的憂傷心情。所憂慮者,南宋衰亡之時事。

【注釋】

①履齋:吳潛,號履齋,當時在蘇州做地方官,吳文英是他的幕僚。滄浪:亭名,在今蘇州市南。五代十國時,為吳越廣陵王錢元璙的池館。北宋蘇舜欽買得此地,築滄浪亭於丘上。南宋時為韓世忠別墅。②英雄:指韓世忠。③戰艦:指韓世忠黃天蕩之捷。東風慳借便:意謂黃天蕩一戰未能生擒兀術,是天不助宋。④遨頭:太守稱“邀頭”,見《成都記》。

唐多令

吳文英

【原文】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①。垂柳不縈裙帶②住,漫長是、係行舟。

【解析】

起筆二句,巧用“拚字法”心上秋——愁也。言“離人”遇秋而生愁是人之常情。愁生何處?“豈在蕉雨”。當秋雨初霽,天涼如水,明月東升,登樓賞月,為常人所悅,而“有明月,怕登樓”,卻別有心曲。換頭二句意脈貫穿,慨歎年華虛度,事業無成,往事如夢,舊歡難續。遊子飄泊他鄉未歸,人還不如候鳥。“垂柳”以下寫離別之情事。結拍那怨言恨語之中,自有一份難言的真情。

【注釋】

①淹留:久留。②裙帶:借代愛戀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