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蜂黃:唐時宮妝,用以塗額。形容水仙花的黃色花蕊。②翠翹:婦女頭飾,似翠鳥尾之長毛,故名。形容綠葉。③蔥茜(qiàn):青綠色。④紺(gàn):青色。鬒(zhěn):黑而密的美發。⑤台杯:大小杯重疊成套名台杯。
浣溪沙
吳文英
【原文】
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①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解析】
這首詞的內容是感夢懷人。上片先寫夢回舊遊之處,卻因“門隔”而不得入,遙望伊人所居,則是花叢茂密,杳無所見。“歸燕”不僅指燕,兼以喻人。他似乎看見伊人含愁登樓,也好像聽見那纖纖玉手觸動簾鉤的聲響。是夢中,是幻覺,而詞人內心深處的懷念之情也由此而泄露一二。換頭“落絮”二句,以“春”和“月”喻人,因落絮而引起人的墮淚,由行雲而念及人之含羞,這該是因為相隔而不得相見,從而引起的種種遐思。
【注釋】
①玉纖:指女子的手。
浣溪沙
吳文英
【原文】
波麵銅花①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②,月明池閣夜來秋。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解析】
這是一首寫景懷人之詞。上片寫秋景,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隻覺得風梧聲聲,一派秋意。陳洵在《海綃說詞》裏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纖鉤”指月,“玉人”言風景之佳耳。“月明池閣”乃“下句醒出”。下片懷人。換頭承上說,其原因就在於燕別人去,春隨花體,美好的事物已經消逝。籠罩全詞的,便是這樣一種淒涼的色調。
【注釋】
①銅花:銅鏡,比喻波清如鏡。②纖鉤:新月之影。
點絳唇試燈夜初晴
吳文英
【原文】
卷盡愁雲,素娥①臨夜新梳洗。暗塵不起,酥潤淩波地。輦路②重來,仿佛燈前事。情如水,小樓熏被,春夢笙歌裏。
【解析】
這首詞寫燈市之遊。上片寫雨後月出之景。開頭就說雨散雲收,天晴月明,而酥雨乍潤,天街無塵。下片寫舊地重遊,思緒萬千。往事如煙,柔情似水,隻有獨上小樓,熏被而眠。人在“輦路”而我在“小樓”,人方“笙歌”而我尋“春夢”,一喧一寂,一歡一戚,無限哀感,自在言外。
【注釋】
①素娥:月亮。②輦路:帝王車駕經行之路。
祝英台近春日客龜溪①遊廢園
吳文英
【原文】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鬥草溪根,沙印小蓮步②。自憐兩鬢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雲山深處。晝閑度,因甚天也慳春,輕陰便成雨?綠暗長亭,歸夢趁風絮。有情花影闌幹,鶯聲門徑,解留我霎時凝佇。
【解析】
這篇《祝英台近》,是吳文英晚年重遊德清縣的作品。詞的上片寫遊園。開頭三句點題。寫廢園風景。“幽”、“古”、“冷”三字,確切地寫出了廢園的特征。“自憐”三句,三句三層意,人老一層,時速一層,處境一層,照應詞題中的“客”字,抒遊園之感。詞的下片寫歸夢。換頭“晝閑度”三句,寫遊園時所見春天陰雲成雨的景象。“綠暗”二句,寫由觀賞園中春景引起歸思。“有情”三句,將廢園寫得情趣盎然,添一花影、鶯聲,化無情物為有情。
【注釋】
①龜溪:在今浙江德清縣。②蓮步:指女子的腳印。
祝英台近除夜①立春
吳文英
【原文】
剪紅情,裁綠意②,花信③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舊尊俎④,玉纖曾擘⑤黃柑,柔香係幽素⑥。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消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解析】
此詞緊扣“除夜之春”,上片寫除夕之夜的“守歲”之歡樂。下片寫對情人的思念,最後落筆寒夜孤對“落梅如雨”,前後對比鮮明。
【注釋】
①除夜:除夕。②紅情綠意:指剪紙成紅花綠葉。③花信:花信風,即花期。④尊俎:偏指俎,即砧板。⑤擘(bò):剖分切開。⑥幽素:幽情素心。
澡蘭香淮安重午
吳文英
【原文】
盤絲①係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②,彩箑③雲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④,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箬。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⑤。薰風燕乳,暗雨槐黃,午鏡⑥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⑦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解析】
此詞為吳文英任蘇州倉幕奉差往淮安時作。詞的上片,憶自己昔年與戀人歡度端午的情事。詞的下片,寫端午懷歸。“莫唱”三句,設想家人在盼望自己歸去。“薰風”三句,設想家中過端午的景象。“念秦樓”二句,設想家人在端午一邊獨酌一邊思親。最後二句,由家中轉寫自己,寫自己在淮安望月思歸。
【注釋】
①盤絲:端午兒童腕上係五色絲線,據說可辟邪。②銀瓶露井:樂府題有“井底引銀瓶”,寫女子愛戀事。③彩箑(shà):彩扇。④寫榴裙:東晉羊欣少時曾著白練裙晝寢,王獻之見之,書其裙數幅而去。見《宋書·羊欣傳》。⑤楚江沉魄:指自沉的屈原。⑥午鏡:亭午水清如鏡。澡蘭:五月五,蓄蘭沐浴,見《大戴禮》。⑦菖蒲:用菖蒲葉泡製藥酒。傳說飲之可避瘟氣。
風人鬆
吳文英
【原文】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①。樓前綠暗分攜②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③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解析】
這是清明節懷念情人之作。上片將清明時節的淒涼之景與作者內心的深思之情有機地交融在一起。下片抒發了作者醉心於懷念往事的惆悵之中。其中“黃蜂”這兩句奇思妙想的名句千古傳誦。
【注釋】
①瘞(yì)花銘:庾信有《瘞花銘》。瘞,埋葬。②分攜:分手。③雙鴛:指情人的繡鞋。
鶯啼序春晚感懷
吳文英
【原文】
殘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繡戶。燕來晚,飛入西城,似說春事遲暮。畫船載、清時過卻,晴煙冉冉吳宮①樹。念羈情、遊蕩隨風,化為輕絮。十載西湖,傍柳係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人仙溪②,錦兒③偷寄幽素。倚銀屏、春寬夢窄,斷紅濕、歌紈金縷。暝堤空,輕把斜陽,總還鷗鷺。幽蘭旋老,杜若④還生,水鄉尚寄旅。別後訪、六橋⑤無信,事往花委,瘞玉埋香,幾番風雨。長波妒盼,遙山羞黛,漁燈分影春江宿。記當時,短楫桃根渡,青樓仿佛。臨分敗壁題詩,淚墨慘淡塵土。危亭望極,草色天涯,歎鬢侵半苧⑥。暗點檢、離痕歡唾,尚染鮫綃⑦,嚲⑧風迷歸,破鸞慵舞。殷勤待寫,書中長恨,藍霞遼海沉過雁。漫相思、彈入哀箏柱。傷心千裏江南⑨,怨曲重招,斷魂在否?
【解析】
這是一首感春傷別詞。《鶯啼序》共有240字,是詞牌裏最長的調子。此詞內容是寫男女之情,頗有名氣。詞分成四疊。第一段從開頭到“化為輕絮”,寫自己在暮春中之病酒。第二疊由“十栽西湖”到“總還鷗鷺”,回憶過去的一段歡情。第三疊由“幽蘭漸老”到“慘淡塵土”,敘述舊地重遊,才知所戀的人已經逝去。第四疊由“危亭望極”到“斷魂在否”,抒發痛悼之情。240個字,寫就這樣一段戀情。此詞組織之細、詞藻之美值得欣賞,主要采用的是鋪敘的寫作手法。
【注釋】
①吳宮:泛指南宋臨安都城宮苑。②仙溪:暗用劉晨、阮肇天台山遇仙典故。③錦兒:錢塘妓女楊愛愛侍婢,此處泛指侍蜱。④杜若:香草名。⑤六橋:西湖外湖六橋,為蘇軾所建。⑥苧:白色的苧麻,比喻白發。⑦鮫綃:傳說中鮫人所織之綃,比喻薄紗手絹。⑧嚲(duǒ)鳳:垂翅之風。嚲,下垂貌。⑨千裏江南:《楚辭·招魂》:“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惜黃花慢
吳文英
【原文】
次吳江,小泊,夜飲素窗惜別。邦人趙簿①攜小妓侑尊,連歌數闋,皆清真詞。酒盡已四鼓,賦此詞餞尹梅津②。
送客吳皋③,正試霜夜冷,楓落長橋。望天不盡,背城漸杳,離亭黯黯,恨水迢迢。翠香零落紅衣老,暮愁鎖,殘柳眉梢。念瘦腰,沈郎舊日,曾係蘭橈。仙人鳳咽瓊簫,悵斷魂送遠,《九辨》難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燭,歌雲載恨,飛上銀霄。素秋不解隨船去,敗紅趁一葉寒濤。夢翠翹,怨鴻料過南譙④。
【解析】
從小序看,這是一首送客惜別之詞。上片由吳江送客之實景而生出“念瘦腰”之憶情。下片由素窗飲宴告別之實況而“夢翠翹”,思路自然合理,感情真摯動人。全詞忽真忽幻,忽人忽已,情思淒婉,耐人尋味。
【注釋】
①簿:主簿,縣官屬吏。②尹梅津:名煥,作者好友,曾為《片玉集》作序。此詞集係周邦彥所做。周邦彥自號清真居士。③皋:水邊的高地。④南譙(qiáo):南鼓樓。
高陽台
吳文英
【原文】
宮粉雕痕,仙雲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古石埋香①,金沙鎖骨連環②。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裏關山。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幹。壽陽空理愁鸞,問誰調玉髓③,暗補香瘢?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離魂難倩招清些,夢縞衣,解佩溪邊。最愁人,啼鳥晴明,葉底清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