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幽夢初回,重陰未開,曉色催成疏雨。竹檻氣寒,蕙畹①聲搖,新綠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啟回廊朱戶。無緒,空望極霓旌②,錦書難據。苔徑追憶曾遊,念誰伴秋千,彩繩芳柱。犀簾黛卷,鳳枕雲孤,應也幾翻凝佇。怎得伊來,花霧繞,小堂深處。留住,直到老不教歸去。

【解析】

這首詞寫相思懷人,情景交融。詞的上片寫夢醒時所見雨景。因雨而竹冷蕙搖,南浦水漲。望回廊朱戶則未有人行,望寥廓雲天則未有雁過,故欲寄錦書亦無所托。詞的下片直抒相思之情。見秋千而憶舊遊,卷黛簾而望行者。末四句懸想重逢情景,設想愈細,其情愈癡。

【注釋】

①畹(wǎn):古代麵積單位,等於30畝。②霓旌:雲旗。

綺羅香詠春雨

史達祖

【原文】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裏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他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①路。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③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解析】

史達祖這首詠春雨詞,向被推為詠物的上乘之作。開端一場春雨的寒冷,似乎有意要欺負那些剛開不久的花。春雨細得如煙似霧,又好像要把正在長葉的楊柳困住。寫“欺花”、“困柳”先攝住春雨之魂。上片從幾個側麵描寫春雨,都不曾牽入自己。下片便轉到自己身上。換頭寫難尋渡口的船,透出自己在春雨中難以歸家的情懷。下麵又轉替家中妻子著想。結尾是從眼前的春雨回想起從前在家中的一段情景。更加深了當前的一份哀愁。

【注釋】

①杜陵:漢宣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陝西西安東南,當時附近一帶多住富貴人家。②官渡:官府設置的渡船。③謝娘:唐代歌妓,後泛指一般歌女。眉嫵:雙眉嫵媚可愛。

雙雙燕詠燕

史達祖

【原文】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①欲住,試入舊巢相②並。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解析】

這首《雙雙燕》,描繪了燕子的生動形象,的確形神兼備,是一首十分成功的詠物詞。開頭三句,先交代時間和地點。接寫燕子真的飛來了。“差池”是形容它們擺動雙翼和尾羽的樣子。句中“欲住”二字,寫燕子要尋舊巢,卻又有點生怯的神情,確是妙筆。“飄然”二句寫燕子衝了出去的情景。下片寫小燕兒在草綠花香的小路上銜泥補巢,快活玩耍的情形,卻天外飛來一筆:“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結尾由物及人,燕子的雙飛雙棲,反襯少婦獨守空閨的苦悶。

【注釋】

①差(cī)池:燕子尾翼張舒不齊貌。②相(xiàng):細看。

東風第一枝春雪

史達祖

【原文】

巧沁蘭心,偷粘草甲,東風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難留,信知暮寒猶淺。行天入境,做弄出、輕鬆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麵。舊遊憶著山陰①,後盟遂妨上苑②。寒爐重熨,便放漫春衫針線。販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③相見。

【解析】

起頭八字即緊扣春雷特點,蘭已抽心,草已坼甲,春雪卻沁之、粘之,於是新暖被障而緩來也。因雪而不卷簾,故燕子歸來被誤。換頭“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索麵”兩句,以柳、杏皆白襯托春雪。“山陰”用王徽之雪夜訪戴事,“上苑”用唐人立春遊苑風俗。結拍“挑菜”為當時風俗。此詞詠春雪而以閨情、風俗、軼事交錯組織一體,頗具巧思匠心。

【注釋】

①山陰:晉王徽之居山陰,嚐雪夜泛舟至剡溪訪戴逵,造門而返。人問其故,曰:“吾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見《世說新語·任誕》。②上苑: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③灞橋:在長安東。唐鄭綮善詩,嚐雲“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見宋孫光憲《北夢瑣言》。

喜遷鶯

史達祖

【原文】

月波疑滴,望玉壺①天近,了無塵隔。翠眼圈花,冰絲織練,黃道②寶光相直。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最無賴,是隨香趁燭,曾伴狂客。蹤跡,漫記憶,老了杜郎,忍聽東風笛。柳院燈疏,梅廳雪在,誰與細傾春碧③?舊情拘未定,猶自學,當年遊曆,怕萬一,誤玉人夜寒簾隙。

【解析】

此篇當為元宵憶舊之詞。詞的上片,“月波”三句,寫元夜月景。“翠眼”三句,寫元夜燈景。“自憐”二句,自歎耽詩、病酒、消瘦,無心遊賞,是目前事。“最無賴”三句,自嘲顛狂,是昔日事。詞的下片,“蹤跡”四句,自憶亦是臨風聽笛之人,一如當年杜牧。“柳院”三句,舊景依然,玉人卻未知如何,是關心語。“舊情”四句,舊情難忘,仍寄希望與玉人之重逢,是情深語。

【注釋】

①玉壺:喻月亮。②黃道:古人認為太陽繞地運行,黃道就是想像中太陽繞地的軌道。③春碧:酒名。

三姝媚

史達祖

【原文】

煙光搖縹瓦①,望晴簷多風,柳花如灑。錦瑟橫床,想淚痕塵影,鳳弦常下。倦出犀②帷,頻夢見、王孫驕馬。諱道相思,偷理綃裙,自驚腰衩。惆悵南樓遙夜,記翠箔張燈,枕肩歌罷。又入銅駝,遍舊家門巷,首詢聲價。可惜東風,將恨與閑花俱謝。記取崔徽③模樣,歸來暗寫。

【解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戀愛故事。女主角是一位風塵女子;男主角就是作者自己。開頭寫的是深巷人家戶外的春景。句中“縹瓦”和“晴簷”,暗示如今又看見那女郎的住宅。這是倒敘法,先寫自己重新回到杭州,馬上就尋訪這位女郎的蹤跡。接下去就轉入妝樓內景。“錦瑟橫床”是那女郎的遺物。“諱道”三句,因相思而消瘦。下片開頭,又跳到另一段回憶之中。“惆悵”三句,回憶昔日一段甜蜜的歡愛生活。“可惜”二句,其人已逝,如花凋落。“記取”二句,歸來寫影,一幅肖像,永遠紀念;一片相思,刻骨銘心。

【注釋】

①縹瓦:淡青色琉璃瓦。②犀:鎮帷之物。③崔徽:唐歌伎,與裴敬中相戀。既別,徽托畫家丘夏寫肖像寄敬中,不久抱恨病死。見元稹《崔徽歌》並序。

秋霽

史達祖

【原文】

江水蒼蒼,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廢閣先涼,古簾空暮,雁程最嫌風力。故園信息,愛渠①入眼南山碧。念上國②,誰是、膾鱸江漢未歸客。還又歲晚、瘦骨臨風,夜聞秋聲,吹動岑寂。露蛩悲、青燈冷屋,翻書愁上鬢毛白。年少俊遊渾斷③得,但可憐處,無奈苒苒魂驚,采香南浦,剪梅煙驛。

【解析】

此詞描寫的是羈旅生涯中的懷鄉思別之情,寫作者旅途中的所感所想,當作於驛店或郵亭中。《四庫提要》謂其曾隨李壁使金,疑此詞作於北行之始,故以江水起興。開頭三句,總寫秋景,為全詞定下了一個悲涼的基調,江水、柳、荷為眼中之景,運用“移情”手法寫出柳倦荷愁。下片承“未歸”而起,首句再點節令。“年少俊遊”句以下為憶往之詞。“采香南浦”指送別事,“剪梅煙驛”指寄遠事。

【注釋】

①渠:他。②上國:國都臨安的上遊之處。③斷:當,商訂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