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紅
薑夔
【原文】
丙午①人日,餘客長沙別駕②之觀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負古垣,有盧桔③幽篁,一徑深曲。穿徑而南,官梅數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④命駕登定王台,亂⑤湘流,入麓山。湘雲低昂,湘波容與,興盡悲來,醉吟成調。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池麵冰膠,牆腰雪老,雲意還又沉沉。翠藤共、閑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喚登臨。南去北來何事,蕩湘雲楚水,目極傷心。朱戶粘雞⑥,金盤簇燕⑦,空歎時序侵尋⑧。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嫋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隻怕春深。
【解析】
這是一篇憶舊之作。上片“古城”六句,寫春寒料峭,梅花初開,係當前之景。“翠藤”五句,寫穿徑渡水,登台入山,係當前之情韻。下片“南去”三句,由登臨所見湘雲楚水,自歎漂流無定。“朱戶”三句,由人日又至,感歎時光易逝。“記曾日”二句,回憶與情侶昔日歡會情事(據夏承燾《薑白石係年》)。“待得”二句,設想歸去之日,春深人老,舊夢難尋,語婉而情悲。
【注釋】
①人曰:舊稱農曆正月初七日為人日。②長沙別駕:指蕭德藻。蕭當時任長沙通判(州郡長官的副職),別駕為通判之別稱。③盧桔:金桔。幽篁:幽深的竹林。④亟:急。命駕:動身前往。定王台:在長沙東,漢長沙定王所築。⑤亂:橫渡。麓山:即嶽麓山,在長沙西南。⑥粘雞:古代風俗,人日把畫雞貼在門上,旁插符籙,用以避邪。見《歲時記》。⑦簇燕:宋時立春供春盤,有金雞玉燕,備極精巧。見《武林舊事》。⑧侵尋:消逝。
霓裳中序第一
薑夔
【原文】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①,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②。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袁曲》十八闕,皆虛譜無辭。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雲“散序六闕”,此特兩闕,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餘不暇盡作,作《中序》一闋傳於世。餘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辭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沉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歎杏梁雙燕如容。人何在?一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度信、清愁似織。沉思年少浪跡,笛裏關山,柳下坊陌。墜紅③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飄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解析】
此詞“譜雖仿古,而詞則寫懷”(俞陛雲語)。本詞也是為懷念合肥情人而作,寫作年份、地點與上篇相同。
【注釋】
①祝融: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②《黃帝鹽》、《蘇合香》:祭祀時用的鼓曲與舞曲。③墜紅:落花。
小重山
章良能
【原文】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①。雨餘風軟碎②鳴禽,遲遲③日,猶帶一分陰。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解析】
這首詞是重遊舊地之作。上片寫春深雨後的嫵媚景色,遙應下片“時序好”,引起登臨之意。“舊遊”句一揚,“無尋”二句一抑,點出本意。至於所說“少年心”究竟為何,是少年時的純潔?少年時的歡樂?抑或少年時的壯誌?作者沒有明言。正因為如此,所以更耐人尋味。
【注釋】
①抽簪:拔出像玉簪似的花蕾。②碎:鳥鳴聲細碎。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③遲遲:和舒貌。《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唐多令
劉過
【原文】
安遠樓①小集,侑觴②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係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③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解析】
從“小序”看,此詞乃酒宴席上為歌女所寫。從詞意看,知是劉過晚年的作品。開頭兩句是登上安遠樓,縱目遠眺之所見。表麵看隻是寫景,但感情深深浸入蘆葉、汀洲、寒沙、淺流的景物之中了。“柳下”三句,用“猶”、“能”、“又”三個虛字,更使詞意跌宕,為追懷昔遊,感慨蒼涼的畫幅,又塗上濃重的一筆。下片“舊江山渾是新愁”點明主旨。“欲買”句是強打精神,苦中求樂。但再也不會有少年時的豪情了。全詞表達曲折含蓄。
【注釋】
①安遠樓:即南樓,見前薑夔《翠樓吟》注。②侑(yòu)觴:勸酒。③黃鶴斷磯:黃鶴磯,在武昌城西,上有黃鶴樓。
木蘭花
嚴仁
【原文】
春風隻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胡蝶亂。冰池晴綠①照還空,香徑落紅吹已斷。意長翻恨遊絲短,盡日相思羅帶緩。寶奩②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
【解析】
這是一首寫女子相思懷人的詞作,寫得深情委婉。詞的上片寫春景:花繁蝶亂,春色撩人。詞的下片寫懷人:因情意深長反恨遊絲之短,是無理而有情。末二句不直言因相思而憔悴瘦損,卻一倩明鏡作證,二盼郎君試看,可謂曲折層深,獨具韻致。
【注釋】
①晴綠:指池水清澈。②寶奩(lián):指寶鏡,奩,鏡匣。
風入鬆
俞國寶
【原文】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①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裏秋千。暖風十裏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解析】
這是一幅西湖春遊圖。是淳熙年間作者為西湖斷橋畔小酒家所作,並書寫在酒家的素色屏風上麵。上片寫春景。短短六句,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圖:紅杏飄香,綠揚婆娑,湖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買花、沽酒、歌舞、秋千,熱鬧非凡。作者把一片大好春光和人們爭相賞春的情形,描繪得淋漓盡致。下片寫戀春、惜春的情緒。“畫船”寫人們戀惜春光的情緒,是此詞的核心,是畫龍點睛之筆!歇拍“明日”兩句,呼應篇首,結束全篇。
【注釋】
①玉驄:白馬。
滿庭芳促織兒
張鎡
【原文】
月洗高梧,露□①春草,寶釵樓外秋深。土花沿翠,螢火墜牆陰。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淒咽悲沉。爭求侶、殷勤勸織,促破曉機心。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任滿身花影,獨自追尋。攜向華堂戲鬥。亭台小、籠巧妝金。今休說,從渠②床下,涼夜伴孤吟。
【解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刻劃亦工。上片寫聽促織聲時感受。“月洗”三句,寫促織棲身之地。“土花”二句,以螢火陪襯促織。“靜聽”二句,靜聽促織,聲聲淒涼。“爭求”三句,引入織婦,以織婦之“曉機”襯托自己之“孤吟”。下片追憶兒時捕、鬥促織情趣。“兒時”五句,夜捕促織,寫來最為逼真。“攜向”二句,戲鬥促織。“今休說”三句,撫今追昔,自傷孤寂。此詞與薑夔《齊天樂·詠蟋蟀》作於同時,可稱雙壁。
【注釋】
①□(tuán):形容露水多。②渠:他。
宴山亭
張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