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這首詞大約是作者在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離合肥時,與情侶惜別之作。合肥情侶所居巷陌,多種楊柳。上片即借詠柳抒離懷,下片敘寫告別場景和情事。

【注釋】

①桓大司馬:桓溫,見前辛棄疾《水龍吟》注。②“昔年”六句:見庾信《枯樹賦》。③玉環:傳說唐韋皋遊江夏,與婢女玉簫有情,留玉指環,約七年再會。八年不至,玉簫絕食而死。後得一歌姬,酷似玉簫,中指肉隱如玉環。見《雲溪友議》。④並刀:並州(今山西太原)的剪刀,以鋒利著名。

淡黃柳

薑夔

【原文】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①異;惟柳色夾道,依依可憐。因度此曲,以紓②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馬上單衣寒惻惻。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正岑寂③,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④,怕梨花落盡成秋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

【解析】

宋光宗趙惇紹熙二年(1191年),薑夔寄居合肥,此詞就是這年春天在合肥寫的。合肥離南宋的邊防線不是太遠,所謂“邊城”是也。上片開頭兩句先寫“巷陌淒涼”。過片“正岑寂”三字,承上啟下,由柳色想到江南的故鄉,轉寫寒食時節。結尾三句,惋惜春光逝去,在寫春景中反映邊城的淒涼,作者意在排解愁緒,卻流露出無限的煩惱及家國隱恨。

【注釋】

①江左:江南。②紓(shū):寬解。③岑寂:寂靜。④小橋宅:指情人住處。

暗香

薑夔

【原文】

辛亥①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②肄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日《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③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人瑤席。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④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解析】

此首與《疏影》同為詠梅名篇。薑夔的“新聲”調名各取宋初林逋《山園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首二字,因此一看調名,便可知是詠梅之詞了。全詞是詠梅懷人,思今念往。詠梅貫穿全篇,懷人也由頭到尾。上片從時間上立意,下片於空間中立意。

【注釋】

①辛亥: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②二妓:兩名歌女。肄習:學習。③何遜:南朝梁詩人,在揚州有《詠早梅》詩。④紅萼:紅梅。

疏影

薑夔

【原文】

苔枝①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②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③,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④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解析】

薑夔有《暗香》、《疏影》,兩詞堪稱詠梅花的姊妹篇。是他在南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到蘇州範成大的家裏作客時寫的。薑夔是通過楊萬裏的介紹同範認識的。據說,薑夔撰寫了《暗香》、《疏影》二曲,因其音節清婉,為範所讚賞,於是贈以侍婢小紅。薑攜小紅歸吳興,過垂虹橋時,在大雪中賦詩:“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鬆陵路,回首煙波廿四橋。”很有點揚揚得意的神氣(事見《硯北雜誌》)。

【注釋】

①苔枝:長有苔蘚的梅枝。②佩環:借指王昭君。杜甫《詠懷古跡》之三:“畫圖省識春風麵,環佩空歸夜月魂。”③深宮舊事:即南朝宋壽陽公主梅妝事。④玉龍:笛名。哀曲:指古代笛曲《梅花落》。

翠樓吟

薑夔

【原文】

淳熙丙午①冬,武昌安遠樓②成,與劉去非③諸友落之,度曲④見誌。餘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鸚鵡洲者,聞小姬歌此詞,問之,頗能道其事,還吳,為餘言之。興懷昔遊,且傷今之離索也。

月冷龍沙⑤,塵清虎落⑥,今年漢酺⑦初賜。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簷牙飛翠。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玉梯凝望久,但芳草萋萋千裏。天涯情味,仗酒祓⑧清愁,花消英氣。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解析】

此詞為武昌安遠樓初成而賦。上片寫武昌安遠樓,已將“武昌安遠樓成”題麵做足。下片轉入登樓抒懷。“此地”四句,用崔灝《黃鶴樓》詩意,因樓高入雲而有瀟灑出塵之想。“玉梯”二句一轉,望遠生愁。“天涯”三句再一轉,有花有酒,可解清愁。“酒”承前“漢酺”,“花”承前“姝麗”,又歸入“落成”本題。“西山”三句,晚晴氣象,微露期望振作之意。

【注釋】

①淳熙丙午: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②安遠樓:又稱南樓,在武昌西南黃鶴山上。③劉去非:事跡不詳。落之:祝賀樓的落成。④度曲:製曲,指寫詞。⑤龍沙:塞外沙漠,此處指邊境。⑥虎落:護城籬笆。⑦漢酺(pú):漢代,詔賜臣民聚飲。⑧祓(fú):消除。

杏花天

薑夔

【原文】

丙年之冬,發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②,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③,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解析】

上片寫早春渡江之景,引發對舊日情人的憶念之情。下片結拍三句,為詞人的內心獨白:生活所迫而飄泊四方,故此難與合肥情人重續前歡。

【注釋】

①沔口:漢水流入長江處,見《□勝覽》。②桃葉:晉代書法家王獻之的愛妾名。此借指作者的合肥情人。③潮水:唐朝李益《江南曲》詩意:“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