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原文】

十年②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③,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岡。

【解析】

這首詞寫作的時間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當時蘇軾徙知密州,不滿自己的外遷,頗為失意。所居之地又是距家千裏的密州,他在這種情形下悼念亡妻,愈顯悲涼。詞中抒發了作者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蔣仕途坎坷與對亡妻的懷念聯係起來,情感極沉鬱悲涼。

【注釋】

①乙卯:熙寧八年(1075年)。②十年:蘇軾原配夫人王弗卒於治平二年(1065年),距此時正好十年。③千裏孤墳:王弗葬於四川彭山縣,與作者當時所在的密州相距很遠。

賀新郎

蘇軾

【原文】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①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窗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②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③。待浮花浪蕊④都盡,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意千重似束⑤。又恐被西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解析】

《賀新郎》是一首寄意高遠、構思奇巧的詞作。題目為“夏景”。上片主要寫佳人,但沒有正麵描寫她的姿容,而是先寫佳人的扇和執扇的手。下片別開異境,前五句寫石榴,後五句佳人與石榴合寫,亦花亦人,巧妙新穎,和諧自然。

【注釋】

①生綃:生絲。②瑤台:神仙居處。曲:幽深處。③紅巾蹙:形容石榴花開的形態宛如紅巾。④浮花浪蕊:指桃李等嬌豔但早謝的花。⑤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疊。

望海潮

秦觀

【原文】

梅英疏淡,冰澌①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穀②俊遊,銅駝③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④,亂分春色到人家。西園⑤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⑥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解析】

此詞乃是感舊而非懷古。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從“金穀俊遊”以下,一直到下片“飛蓋妨花”為止,一共八句都是寫舊遊,而以“長記”兩字領起。寫“長記”之事,可說者甚多,如遊賞、登臨、愛情、友誼等等。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以上總共十一句寫舊遊。把過去寫得愈熱鬧,就愈村出現在的淒涼、菽寞。“蘭苑”二句從繁盛到孤寂,逼出“重來”句,點明懷舊之意。“煙暝”末五句又歸到一“今”,“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注釋】

①澌(sī):流水。②金穀:洛陽園名,晉石崇所建。③銅駝:洛陽街名。常與“金穀”一起作為洛陽的代稱。④桃蹊:桃樹下的小路。⑤西園:指駙馬都尉王詵在汴京的花園。⑥蘭苑:漂亮的園林,指西園。

八六子

秦觀

【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①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②,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怎奈向③、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④,黃鸝又啼數聲。

【解析】

這是一首寫離別相思之情的詞作。詞人曾與一位歌女有過戀情,久別之後倍加思念,於是倚危亭,往事一幕幕湧上心頭,但現實是無情的,美好的回憶之後,就會陷入更深的愁恨之中。結尾融情於景,以景結情。

【注釋】

①剗(chǎn):即“鏟”。②娉婷:美好。也指美人。③怎奈向:怎奈,奈何。宋人口語。④銷凝:傷心地凝思出神。

滿庭芳

秦觀

【原文】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譙門①。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②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消魂,當此際,香囊③暗解,羅帶輕分。謾④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解析】

本詞寫同歌女分別的情景。開頭兩句八個字,便是一副工整美妙的對聯,非是寫其高,寫其遠也,實是突現極目天涯的主旨。“畫角”一句,進一步點明時間。“暫停”兩句,才點出賦別、餞送之事。下片主要是兩點:一是寫青樓薄幸。二是結尾傷情。“高城望斷”的“望斷”二字呼應上片開頭。而燈火黃昏,正由山有微雲,到“紛紛煙靄”,到滿城燈火,漸重漸晚,一步一步,層層遞進,井然不紊,倍添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