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王美琴看應紅這樣又不走了,她拉了應紅的手,哄著應紅,真生氣了,小紅帽?

應紅低了腦袋,突然想掉眼淚,整個人是軟了。

兩個人再向前走去看著,這是一個家具市場,很規模化了,像是一個大車間改過來的,一個攤位和一個攤位之間沒有牆隔著,但是能一眼看出來,攤位的主人是熱情的,招呼著她們去看,她們過去了,攤主就熱情地介紹著,看了是兩個女人來的,攤主猜想是姊妹倆,王美琴多看兩眼的家具,攤主就幫著說話,說姐姐的眼光好,到底是姐姐這樣的話,王美琴和應紅對了眼光。應紅的那些心情也沒有了,就隨了王美琴去定。

有了新的家具,應紅還把過去小屋子裏的三屜桌、椅子和一張大床搬了過來,放到她自己住的那間臥室裏,這間臥室在裝修的時候,依著牆壁打了一個衣櫃,頂天立地的式樣,很能裝東西。應紅又花了七百塊錢,買了一張小床,一個書桌,一把椅子,把金花的屋子填滿了,家總算是有了家的樣子。

應紅把過去老屋子裏的窗簾、搭布都帶到了新家裏來,窗簾一掛才發現長出了一大截,原來的房子舉架高,應紅想了辦法,把長出的一截搞成了窗幔,又有了一種新的美感。兩間臥室是扯了新的布,粉色的底子開了白色的細碎的薔薇花,這樣的棉滌布是通常被用來做被麵的,這下被應紅做成了窗簾,既是好看的,又一點不俗。接著又添了新的被褥,樣樣應紅都選了便宜的,又是喜歡的。什麼都購置得差不多了,應紅也喘口氣了,人是累了,家裏也沒有儲蓄了,一切都等著時間來恢複。

沒有多久應紅又遇到了一件事。這一年剛過了春節,應紅就在考慮金花上學的事了,本來小學要九月才開學,但是因為這個小學校不一樣,許多家長已經在做工作了。這個小學是這個城市最好的小學,叫中華小學。原本應紅他們單位的孩子上的都是這個學校,現在中華小學還是接收他們的孩子,隻是現在有了新的條件,每一個小學生在進校的時候都要給學校交一筆讚助費,這個學校是全市最好的小學,就有了這份要求的資格,也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還惟恐這個錢交不出去,學校是不愁生源的。應紅愁的是錢,有人提出讓單位交這筆錢,單位沒有同意,如果同意了這就是一種待遇,既然是,就要人人享受,許多老同誌的孩子已經不上學了,沒有上學的孩子,就沒有了這份待遇,這樣明顯的不公平是不能讓大多數人接受的,因此,這筆讚助費就由每個家庭來承受。

這筆錢是五千元,應紅卻難了,這些錢比她買的那些家具用的錢還要多。應紅算了算,到交錢的時間還有半年。就是這半年的工資她一分也不用,也存不到五千塊。應紅心裏想了愁事,臉上也就表現出來了。這一天,她在單位裏走著,因為想了心裏的愁事,目光也不看別的地方,隻是埋著頭走路,突然,一輛小汽車停在了她的身邊,她隻當是自己擋了車道,心裏窘著,急忙垂著頭讓路,這時,有一個車窗搖了下來,她一抬眼就看到了坐在裏麵的李春,她驚奇著,倒不知道是麵對著自己的熟人還是自己的領導,一時說不出話來。倒是裏麵的李春說,小應,想什麼呢?有心事啊?應紅這才恢複了常態,也沒有恢複好,是因為李春的問話一下子勾起了她那一根脆弱的神經,她的鼻子也像是挨了拳頭一樣,酸了,她急忙搖搖頭,臉上擠出了笑,接著轉身走了。

第二天,李春給應紅來了電話,讓她到自己的辦公室來一下。這一年,李春的職務有了調整,任了研究所的副所長,並且分管應紅他們這個研究室。李春換了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比他原來的辦公室大了,有了一個小的會客區,有一個三人沙發和兩個單人沙發。李春指了沙發讓應紅坐下,辦公室的門大開著,走廊上鋪了綠色的化纖地毯,所有來來往往的腳步聲都被地毯吸進去了,四處格外安靜。應紅坐著,舉著頭看坐在辦公椅上的李春。李春也在看她,目光很溫和也很曖昧。應紅躲著他的目光。李春拿起桌子上放著的一個盒子,站起來,走到應紅的身邊,說,給你這個。開會時發的紀念品。

應紅打開盒子一看,裏麵是一個立方形的水晶塊,水晶塊裏鑲嵌了一個圓形的表。應紅蓋上了盒子,抬起頭,衝著李春笑笑。

隔了一會兒,李春說,孩子上學的錢你不要發愁,我知道你拿不出來,我已經給你準備好了。應紅聽了,睜大眼睛,說,不,不能要你……李春向應紅擺了擺手,示意她不要再說下去了。應紅真的沒有再說,她垂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