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二十世紀歐美文學(7)(1 / 3)

凱魯亞克

美國小說家。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洛厄爾城,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未畢業即離校求職。曾當過記者、消防隊員等。1943—1950年在美國各地流浪,最後酗酒而死。他提倡自發的即興寫作,共有18部小說,大多帶有自傳性質,其中《杜魯士傳奇》包括12部小說,從作者的童年時代一直寫到他信仰禪宗和酗酒為止,反映了一群對現實不滿的青年,通過流浪、性愛、吸毒等發泄苦悶的生活方式和經曆。發表於1957年的《在路上》是其中的代表作,描寫主人公薩爾·帕拉戴斯和他的朋友們在美國各地的流浪生活,通過對一係列“垮掉分子”的描繪,揭示了20世紀50年代以“垮掉的一代”為代表的叛逆青年的精神實質。小說一出版,就在全美掀起了一陣“背包革命”的風潮。凱魯亞克也成為公認的“垮掉的一代”運動的精神領袖和發言人。

羅布-格裏耶

法國當代新小說派作家、理論家。出生在布勒斯特,畢業於巴黎國立農學院,曾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從事熱帶水果研究。1955年起任午夜出版社文學顧問。1953年發表第一部小說《橡皮》,此後又有《窺視者》、《嫉妒》、《在迷宮裏》、《約會的房子》、《美貌的女俘虜》、《金三角的回憶》和短篇小說集《快照》等作品問世。這些作品都屬於新小說派的風格,力圖純客觀地表現物的世界。60年代起他還從事電影編導工作,他的《去年在馬裏昂巴德》和《不朽的女人》等“新浪潮”影片都曾獲獎。晚年,他寫作了有傳奇色彩的回憶錄《重現的鏡子》、《昂熱麗克或迷醉》等。羅布一格裏耶認為世界是沒有意義的荒誕的存在,因此作者的任務不是做價值判斷,而是實錄。這在他的《未來小說的道路》、《為了一種新小說》等批評論著中都有論述。

卡爾維諾

意大利小說家。出生在古巴,19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同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蛛巢小徑》,50年代問世的3部小說《分為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騎士》,後來輯為三部曲((我們的祖先》,通過借助離奇的情節表現了當代社會裏被異化的人的境遇,蘊含著作家對社會現實和人的命運的哲理的思考。1963年,短篇小說集《馬可瓦多》標誌著他的文學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度。小說以寓言式的風格,揭示了從社會學、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都業已蛻化的人類社會,描述了當代人孤寂、惶恐、陌生和不安的心態。70年代發表了三部有後現代特色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命運交義的古堡》和《寒冬夜行人》,進一步確立了卡爾維諾的創作風格:幻想與現實結合,過去與現在結合,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結合。他以遊戲似的新穎結構和變化不定的視角來考察各種機遇、巧合和變化,開創了現實主義文學的新天地。

《我們的祖先》

卡爾維諾寓言小說的代表作,包括《分為兩學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騎士》3部小說。作家在前言中蛻,《分成兩半的子爵》討論了缺憾、偏頗、人性的匱乏;《樹上的男爵》的題旨則包括孤立、疏遠、人際關係的困頓;《不存在的騎士》探索空洞的形體以及具體的生命實質,自我建塑命運以及入世的意識,還有出世的全然撤離。中篇小說《子爵》寫被分成兩半的子爵具有了善惡完全相反的性格,再度合而為一後才成為一個完熬健康的人。《男爵》以第一人稱敘述,:寫“我”的哥哥男爵8歲起一直在樹上生活,終生都沒有下來,但也獲得了豐富的知識。《騎士》寫一具空鎧甲依靠強烈的意誌,成為英勇的騎士。這部小說在敘述的方式上采取了小說中設小說的方式,同時還顛覆性地描寫了軍旅生活等。

海勒

美國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生於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一個猶太移民家庭,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空軍中尉。1948年畢業於紐約大學,此後做過雜誌編輯、教師等。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二戰後出現的“抗議文學”名作之一。他的另一部著名小說是《出了毛病》,描寫美國中產階級日常生活中的疑懼和煩惱。此外還有劇本《我們轟炸了紐黑文》等。他注重社會重大問題,揭示現代社會中使人受到摧殘和折磨的異己力量,具有象征意義。他的創作方法是超現實主義的,以誇張的手法把生活漫畫化。作品的基調是絕望的,排斥圓滿的結局。所以黑色幽默又稱為“絕望的喜劇”或“絞刑架下的幽默”等。

《第二十二條軍規》

發表於1961年,美國作家海勒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抗議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描寫的是美國第二十七飛行大隊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尼索林厭惡戰爭,並想盡一切辦法逃避。但最終仍未擺脫第二十二條軍規的陰影,而陷入了兩難境地。小說通過空軍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荒涎滑稽的關係,反映了二戰期間美國空軍內部的專橫、殘暴、貪婪和人們受到的迫害,以及現代社會中各種權勢利欲的爭奪。“第二十二條軍規”實際上並不存在,隻是一個圈套,經常被執法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解釋,以便隨心所欲地置人於死地。小說主要抨擊的是“有組織的混亂”和“製度化的瘋狂”這一荒誕的社會現實,並以其形式和內容的創新開創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荒誕小說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