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傑拉爾德
美國作家。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在普林斯頓大學肄業。1917年入伍,但沒上過戰場。退伍後做抄寫員,業餘時間創作。1920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一舉成名。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小說主人公蓋茨比戰後靠非法經營致富,想和已經嫁人的舊日戀人苔西重溫舊夢。可是,卻被苔西的丈夫陷害,置於死地。小說通過蓋茨比的悲劇,表現了“美國夢”的幻滅和對上層特權階級的譴責。小說通過一位有雙重性格的敘事人安排結構,采取了印象式的描寫方法,常用美麗奇特的比喻,有一種深藏的幻滅感。此後,他被認為是“爵士時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其他的作品還有《夜色溫柔》等。
福克納
美國現代主義小說家。出生在密西西比州一個沒落的莊園主家庭。1919年考入密西西比大學,一年後即輟學到大學郵電所工作。1925年發表處女作《士兵的報酬》,此後曾到巴黎、意大利和瑞士等地遊曆。1926年回到奧克斯福鎮,開始專心寫作。他自稱,發現家鄉那郵票般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寫。他一生共創作19部長篇小說,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以一個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作為背景,人稱“約克納帕塔法體係”。這些小說展現了200多年來美國南方社會生活的變遷和各種人物的命運,揭示了現代人的精神風貌和麵臨的問題。運用了意識流、時序顛倒等多種新穎的藝術手法。1929年發表的《薩托裏斯》是第一部以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為背景的小說,寫南方貴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遺產對子孫的不良影響。此後的《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村子》、《小鎮》等長篇小說都是這一類型的著名作品。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喧嘩與騷動》
發表於1929年,福克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名字來自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中的一句台詞:“人生不過是癡人說夢,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小說描寫傑弗遜鎮的貴族康普生家的沒落及其各個成員的遭遇和精神狀態:父親酗酒成性,母親不善理家,隻會發牢騷;女兒凱蒂未婚先孕,後被迫離家淪落風塵;大兒子昆丁神經脆弱,投河自殺;二兒子傑生自私精明,競私吞凱蒂寄來養活女兒小昆丁的錢;小兒子班吉是個白癡,不理世事。全書共四部分,分別從班吉、昆丁、傑生和老保姆迪爾希的視角進行敘述,從不同人物角度的每一次敘述都給小說帶來新的深度和意義,另外,有意打破時間的順序,在敘述的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內心獨自、夢囈和意識流等,使閱讀有一定難度。
布萊希特
德國劇作家、詩人,20世紀最有影響的戲劇理論家之一。出生在奧格斯堡一個富裕市民的家庭,1917年進入慕尼黑大學哲學係,次年改修醫科。做過戰地醫生。之後,重入慕尼黑大學學習。1922年處女作《夜半鼓聲》發表並獲“克萊斯特獎金”。1925-1932年,他係統地鑽研了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並將之實踐在戲劇上。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被迫流亡海外16年。他的主要理論是“史詩劇場”和“間離效果”,即讓觀眾意識到故事是假的,進而產生自己的價值判斷,達到教育的目的。他的戲劇創作按體裁可分為三類:以《母親》為代表的教育劇;以《四川好人》和《高加索灰闌記》為代表的寓意劇;以《大膽媽媽》和《伽利略傳》為代表的曆史劇。此外,他還著有詩集《歌曲集》和劇作《三便士歌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