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周頌(27)(1 / 3)

聖明的堯舜選賢任能啊,才高枕無憂自身逍遙。自認沒有辜負天下人啊,就不會感到憂愁和恐懼。乘上駿馬迅速前馳啊,何必鞭撻費力強督促。城郭再堅固也不可靠啊,盔甲再堅厚又有什麼用處。小心翼翼沒有好結果啊,心中煩悶憂愁排遣不掉。人生天地間猶如過客啊,功名不成又壯誌未酬。本想就這樣走歸隱之路啊,又想揚名四海之內。結果飄飄蕩蕩未受重用,空懷愚忠自討苦嚐。曠野茫茫無邊際盡頭啊,孤獨漂泊何處是歸處。國有良駒卻不知乘啊,還急匆匆的另去求素。寧戚在車下謳歌啊,齊桓公就能夠識才善任。沒有善於相馬的伯樂啊,誰還能把賢才來讚譽啊?惆悵痛哭姑且發泄憂愁啊,君王能專心體察我的忠良。誠誠懇懇渴望效忠啊,卻被小人的嫉妒所阻擋。讓我這輕賤身軀與君別離啊,我要在雲天中閑遊蕩。乘著團團精氣飛騰啊,在那成群的神靈中馳騁追逐。駕著飛動的白虹飄動啊,又穿過那眾多的神靈。左邊有南方大神翩翩飛翔,右邊有東方蒼龍在飛舞。雷師在後麵鼓起隆隆雷聲啊,風神前麵開路呼呼作響。前麵有輕車悅耳的鈴聲啊,後麵的輜重車行進從容。車上的雲旗隨風飄舞啊,成群車隊做護衛威武雄壯。拳拳忠貞的心終不動搖啊,但求變成現實美好的願望。仰仗皇天深厚的恩德啊,保佑君王無病無災祝福永安康

【賞析】《九辯》是宋玉寫的一首著名的長篇抒情詩,在寫法上受《離騷》影響明顯。

“九辯”一詞與“九歌”一起出現於《離騷》,是夏代流傳下來的古曲之一。“辯”即“變”,凡樂曲改換樂章,曲調都可以稱之為“變”。

《九辯》借助悲秋而感歎自身懷才不遇,壯誌難酬的悲憤。其借秋景以抒悲悶之情的手法,更被譽為我國文學“悲秋”之祖。

惜誓惜

餘年老而日衰兮[1],歲忽忽而小反[2]。

登蒼天而高舉兮[3],曆眾山而日遠[4]。

觀江河之紆曲兮[5],離四海之沾濡[6]。

攀北極而一息兮[7],吸沆瀣以充虛[8]。

飛朱鳥使先驅兮[9],駕太一之象輿[10]。

蒼龍蚴虯於左驂兮[B11],白虎騁而為右騑[B12]。

建日月以為蓋兮[B13],載玉女於後車[B14]。

馳騖於杳冥之中兮[B15],休息乎昆侖之墟[B16]。

樂窮極而不厭兮[B17],願從容乎神明[B18]。

涉丹水而馳騁兮[B19],右大夏之遺風[B20]。

黃鵠之一舉兮[B21],知山川之紆曲。

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B22]。

臨中國之眾人兮[B23],托回飆乎尚羊[B24]。

乃至少原之野兮[B25],赤鬆、王喬皆在旁[B26]。

二子擁瑟而調均兮[B27],餘因稱乎清、商[B28]。

澹然而自樂兮,吸眾氣而翱翔[B29]。

念我長生而久仙兮,不如反餘之故鄉。

【注釋】[1]惜:痛惜。日衰:氣力日漸衰微。此為作者代屈子言。[2]忽忽:即匆匆。指時光匆匆而過一去不複返。反:同“返”。[3]高舉:飛升。[4]曆:經曆。日遠:離家鄉一天比一天遠。[5]江河,指長江與黃河。[6]離:同“罹”,遭受。沾濡:浸濕。此指海水沾濕了衣服。[7]北極:北極星。[6]沆瀣:露水。充虛:充饑,謂吸風飲露。[9]朱鳥:即朱雀,星宿名,南方七宿之總稱。先驅:先導。[10]太一:太陽神,東皇太一。象輿:以象牙裝飾的車。[B11]蚴虯:又作“蚴蟉”,屈曲遊動的樣子。[B12]騑:古代駕車的馬,在中間的叫“服”,在兩旁的叫“驂”或“騑”。這裏所說的“右騑”,即指右邊的駿馬。[B13]建:豎立。蓋:車蓋,指樹立日月之光以為車蓋。[B14]玉女:星宿名,在北方七宿之中,所以在較後方。[B15]馳騖:奔馳。杳冥:幽暗高遠之處。可以看作是對宇宙的廣袤無邊的體認。[B16]墟:大丘。[B17]樂窮極:即“樂無窮極”,意思是與神明遊覽無窮盡逍遙自樂。[B18]神明:這裏似指道家所倡導的與自然冥和為一的“道”。[B19]丹水:赤水,神話中地名,出昆侖西南。[B20]大夏:大夏國。[B21]黃鵠:一作“鴻鵠”。[B22]睹:見。天地圜方: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言外之意,則說高舉遠逝,居益高,所見益遠。[B23]臨:俯視。中國:此指楚國。[B24]回飆:回風,即旋風。尚羊:“倘佯”,遊戲。[B25]少原:神話中的地名。[B26]赤鬆、王喬:即赤鬆子和王子喬,都是仙人名。相傳赤鬆子為神農時的雨師,王喬即古仙子王子喬。[B27]二子:指赤鬆子與王喬。調:調弦。[B28]稱:奏。清、商:歌曲名,五音各有清濁,清商。[B29]眾氣:自然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