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鞋楦的部位名稱(2 / 3)

有了楦體的中線,使得楦麵分成了左右兩部分,也就有了裏懷和外懷的區分。在大拇趾一側的楦麵稱為裏懷,在小趾一側的楦麵稱為外懷。裏懷與外懷在立體造型中差別較大,在平麵形態中雖有差別但差別較小,所以一般在樣板設計中,往往側重於外懷的設計,然後再通過裏外懷的差別找出裏懷的輪廓。利用楦體的中線,可以檢測楦體的歪正,在楦體校正時,四條中線會處在同一個平麵內。在楦麵上練習畫四條中線,是設計人員的必修課,熟練地掌握中線的畫法,是設計人員的基本功。

3.楦體長度線

楦體長度是指在楦體上采用直線測量法所測量的長度。測量工具常用卡尺。主要包括楦斜長、楦全長、楦底長。

如圖所示:AU2為楦斜長,AD為楦全長,AB為楦底長。其中D點是楦後跟凸度點。楦底長是楦體的基準長度,該長度線也稱作蹺平線,是楦體前蹺高與後蹺高的連接線,控製著楦體的基本長度。楦全長是楦體上最長的一條長度線,是控製楦後跟腳容量的控製線,如果楦全長過長,鞋子就不會合腳;楦全長過短,鞋子就會擠腳。楦斜長是一條斜向連接線,控製著鞋口的位置,如果楦斜長過長,鞋口就不抱腳;楦斜長過短,鞋口就會啃腳。

4.楦麵長度線

楦麵長度是指在楦體的表麵采用曲線測量法所測量的長度,測量工具常用軟尺。

楦麵長度與楦體長度的測量方法不同,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目的也不同,但是兩者的測量點是相同的。由於楦麵有裏懷與外懷的區別,所以楦麵長度包括:裏懷楦麵斜長、裏懷楦麵全長、裏懷楦麵底長和外懷楦麵斜長、外懷楦麵全長、外懷楦麵底長。在楦體造型時,大多采用楦體長度來控製,但在幫部件的設計與造型時,大多采用楦麵長度來控製。

應該注意到測量位置、測量方法的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例如同樣是測量A點到B點的長度,可以得到四種測量的結果。

四、楦體的蹺度

α—總前蹺角β—後蹺角γ—前蹺角

a—總前蹺高b—後蹺高c—前蹺高鞋楦是有蹺度的。把鞋楦放在一個平麵上,楦頭就會高高蹺起,此時楦頭蹺起的角度,稱作總前蹺,量一量楦頭前端點與平麵的垂直距離,就是總前蹺高。

用手指捏住楦頭按在桌麵上(將食指墊在楦頭底麵),就會看到楦跟會蹺起一定的角度,這就是楦的後蹺,楦的後端點與平麵的垂直距離就是後蹺高,也稱作楦跟高。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楦的前頭,會有一個前蹺角和前蹺高。

鞋楦的前蹺與後蹺,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係,這種用手指測量蹺度的方法隻是一種示意,可以大致判斷平跟、中跟和高跟,並不能確定具體的高度。

五、楦號的標注

在楦的統口部位和楦外懷統口下方,是標誌鞋號、肥瘦型、楦品種編號的位置。有的是印刷標記,有的是刻燙標記。目前還有一種“色彩標記”的識別法,規定以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鞋號,這為生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果出現錯號,很容易通過顏色來鑒別。對顏色標識有如下規定:

綠色:240#紅色:245#黃色:250#藍色:255#

白色:260#黑色:270#棕色:275#

實訓四畫楦麵中線及測量楦長度

一、目的要求

(1)目的:學會畫出楦體中線,確定裏外懷的分界線,為製備半麵板打下基礎。

(2)要求:掌握畫楦體中線的方法,並準確地測量出楦底樣長度和楦麵的長度。

(3)工具:每人一隻鞋楦,一條寬度8mm的測量尺(鞋用帶子尺、軟尺),一條長300mm、寬20mm左右的畫報紙,以及美紋紙、鉛筆與橡皮擦等。

二、內容

本節課主要的內容是對鞋楦做一個初步的了解。包括:

(1)掌握畫楦麵中線的方法;

(2)熟練地測量出楦底樣長度、楦麵長度。

三、操作步驟

(1)貼美紋紙膠條:沿著楦體四條中線的位置,先貼上一圈美紋紙膠條,楦體的中線要畫在美紋紙上,不要直接畫在楦麵上。

(2)找連接點:畫楦體中線前,要先找到楦的前端點A和後端點B、統口的前端點U1和後端點U2,然後再連接成中線。

(3)畫統口中線:統口的中線最好畫,先從統口中線開始。

在統口寬度的一半位置,分別定出統口前端點U1和後端點U2;

把畫報紙條對折、壓平,形成一條有挺括性的直線邊沿;

將畫報紙的直線邊沿分別對齊統口的前後端點、並用手指按住;

用鉛筆沿著畫報紙的直線畫出統口中線;

取下畫報紙檢查中線是否是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