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鞋楦的部位名稱(3 / 3)

檢查時要從統口的前後兩端分別進行觀察,兩次觀察的結果都應該是一條直線。采用畫報紙作輔助畫線工具很方便,此外也可用其他具有一定彈性和硬度的材料代替,如果用軟尺代替時,有時硬度不夠會造成變形。

(4)找楦的後端點B:楦底的後跟幾乎是一個半圓弧,使楦底麵朝上、楦跟朝前、雙手握楦,借助於兩個伸直的大拇指控製楦後身的分踵線,然後將楦跟和兩拇指端一起垂直頂在平直的桌沿上,觀察楦端與桌沿相接觸的位置,確定楦的相應後端點位置,並用鉛筆做出標記。楦端與桌沿接觸點不一定在楦底棱線上,所以還要憑經驗在楦底棱線上定出楦的後端點。

(5)畫出後弧中線:後弧中線比較短,也容易畫出來。

把畫報紙條的直邊對齊統口後端點和楦的後端點;

用鉛筆畫出後弧中線;

取下畫報紙進行檢驗,一方麵要求線要直,另一方麵要求線要正。後弧中線常常會因為楦的凸出肉體造型而變得歪斜,檢查曲線時都要從線的兩端分別去觀察中線,兩次觀察的結果都應該是又正又直。

考慮到中線的完整性,還要遠距離觀察統口中線與後弧中線是否在同一個平麵上。

(6)找楦的前端點A:與找楦的後端點相類似,楦麵朝上、楦尖朝前、雙手握楦,借助於兩個伸直的食指控製楦前掌的中分線,然後將楦前尖和兩個食指尖一起頂在平直的桌沿上,觀察楦底棱線與桌沿的接觸點,定出楦的前端點。

注意,此種方法對於圓頭楦、尖頭楦很適用,對於偏頭楦來說,接觸點偏向裏懷,不是楦的前端點。根據經驗,可在楦前端後退20mm左右的位置畫一條橫線,與前掌中分線垂直,在該橫線中點位置向裏懷移動2~3mm,與該點垂直對應的楦底棱線上的點,可定為楦的前端點。

(7)畫出楦底中線:將畫報紙條直邊的一端對齊A點、並用手指固定,用另一隻手將紙條抬起,拉上勁後對準B點慢慢下降,與B點吻合後固定紙條,再用鉛筆畫出楦底中線。

傳統的固定紙條的方法是借助身體擠住紙條,因為這樣操作方便;現在可以試試采用在紙條上貼雙麵膠的辦法來固定。由於楦的前掌是凸起的曲麵,不把紙條抬起會造成彎曲變形。畫線後,仍要采取從兩端觀察的方法,確定底中線是否又直又正,也還要采取遠距離觀察的方法,確定與後弧中線是否在同一平麵上。

(8)畫出背中線:楦的背中線彎度較大不好畫,故放在最後解決。

現在已經有了楦的前端點A和統口前端點U1,可以采用目測的方法在背中線上增加一個輔助點。“三點共線”這是公認的道理,用眼睛看著A點和U1點,在目測的直線中,用鉛筆添加一個輔助點。然後把畫報紙條直邊的一端固定在A點,另一端虛定在U1點,用手指輕輕按下紙條,朝著輔助點慢慢移動,直到貼住楦麵為止。最後畫出楦麵的背中線。為了操作簡便,也可以用輔助點為分界點,前段背中線與後段背中線分別畫出來。畫出的背中線,也必須通過“直與正”和“同一平麵”的檢驗。

(9)測量楦底樣長度:畫好四條中線後,用軟尺量出楦底樣的長度。記下楦底樣的長度,並與中國楦號比較。測量時軟尺應該貼平在楦底麵上,此時測量的是曲線長度。

(10)測量楦麵的長度:用帶子尺分別測量出楦麵裏外懷的楦麵斜長、楦麵全長和楦麵底長。記下測量數據、並與測得的裏懷長度進行比較,記下比較的結果。

(11)注意:教師是邊講邊演示,由於內容比較多,不容易記住,可以根據時間多少采用分段進行。還要注意到:

①畫楦的方法有好多種,比如橫放鞋楦比齊在桌沿上直接畫中線等,教師可以進行多種演示,但最後應選擇一種最適宜的方法讓學生進行練習。

②畫中線的最快方法就是憑眼光直接畫出,但這需要不斷地練習和一定的經驗。暫時采用畫報紙條來輔助,是為了讓學生對於什麼是直、什麼是正,先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對於直和正,如果看習慣了,就很容易直接畫出背中線來。

③裏外懷楦麵長度比較的結果會因楦型的不同而有變化,一般的規律是:裏懷楦麵斜長大於外懷1~2mm,有時也會等長。裏懷楦麵全長大於外懷1mm左右。外懷楦麵底長大於裏懷3~4mm。

④對於中國的標準楦型來說,男楦的楦底樣長度大於腳長15mm,女楦的楦底樣長度大於腳長12mm。現在的超常楦比較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考核標準

考核標準以畫中線的實際效果為基準。四條中線畫得又正、又直,測量數據齊全者即定為“優”,有一條中線不符合要求、或一項測量數據出錯者定降一個等級,依此類推。介於優良之間設置“優-”、介於優中之間設置“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