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楦是一個具有相應的長度、高度和寬度的仿腳形體,有左腳楦和右腳楦的區別,對於各個部位的命名,參照了腳型結構。
一、鞋楦的構成
1.三個曲麵
構成楦體的三個曲麵分別是:處於上端的最小的曲麵稱作統口曲麵;處於四周的最大的曲麵稱作楦側麵;處於最底端的曲麵稱作楦底麵。在三個曲麵中,楦底麵是仿照腳印輪廓設計出來的,是設計楦體造型的基準麵;楦側麵是仿照腳的形體來設計的,因此腳尖、腳背、腳後跟等部位就顯得很突出。因為楦型是一個人造形體,側身曲麵最後統一彙集在一起,形成了統口曲麵,參見圖3-1。
2.兩條棱線
楦體的三個曲麵相交後,得到兩條棱線。統口曲麵與楦側麵相交後得到統口棱線,楦側麵與楦底麵相交後得到楦底棱線。兩條棱線分別圈定出了三個曲麵的範圍與大小,為幫部件的設計、底部件的設計以及模具的設計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二、鞋楦的部位名稱
1.楦前頭
楦前頭也稱作楦前尖、楦前嘴,與腳趾部位相對應。楦前頭部位是楦型設計師們發揮才能的位置,尖頭形、方頭形、圓頭形、偏頭形等各種層出不窮的造型變化,都會在楦前頭展示出來。楦頭應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長度,達不到厚度的要求就會造成磨腳,達不到長度要求就會造成頂腳。
2.楦的蹠趾關節
楦的蹠趾關節分為第一蹠趾關節和第五蹠趾關節,也稱作楦的兩腮,在楦前頭後端兩側、與腳的蹠趾關節相對應。蹠趾部位的寬度,與鞋的肥瘦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兩腮太窄,就會造成對腳的擠壓;如果兩腮過寬,鞋就顯得肥大、蠢笨、不好看。設計師的任務就是在“肥與瘦”之間作協調,使鞋在滿足生理上對穿著舒適的要求後,也能滿足在心理上對視覺審美的要求。
3.楦跗麵
楦跗麵也稱作楦背,與腳背相對應,要求有一定的厚度,防止鞋幫壓腳背。楦跗麵占有較大的麵積,是進行鞋幫裝飾變化的好地方,例如圍蓋鞋、舌式鞋、耳式鞋等,都是在腳跗麵位置進行變化,顯示出不同幫結構的特色。
4.楦腰窩
楦腰窩在楦體中段兩側,與腳的腰窩位置相對應,有裏腰窩和外腰窩的區別。裏腰窩有一個弓形弧度,楦跟越高、弧度越深。腳的腰窩部位結構比較穩定,所以楦腰窩部位是設計斷幫位置的好地方。
5.楦後跟
楦後跟在楦體的後下端,與腳後跟位置相對應。楦後跟後端最突出位置,是楦的後跟突度點,這是楦體的一個重要測量點。楦後跟與腳後跟最大的區別是:腳後跟呈圓弧狀,楦後跟有一條明顯的楦底棱線。不過在新版的運動鞋楦中,已出現了把楦後跟設計成圓弧的狀態。
6.楦統口
楦統口在楦體的上端,與腳踝骨上端位置相對應,考慮到造型的美觀,比實際腳的相應圍度要小。用於設計鞋類的楦型,其統口高度較低,用於設計靴類的楦型統口就較高。統口兩側的肉體安排,與成鞋後鞋口的肥瘦有關,對於女淺口楦、男舌式楦等,要求肉體瘦些為好,這樣才能更好地把腳抱住。
7.楦前掌
楦前掌位於楦底麵的前段,與腳掌位置相對應。這是一個略呈凸起的曲麵,凸度的大小與腳感有很大關係。楦底凸度過大,雖然藏腳好看,但容易破壞腳弓結構;凸度過小,鞋底與腳型變化不適應,腳感不舒服。
8.楦底心
楦底心位於楦底麵的中段,與腳心位置相對應。這是一個略微凹進的曲麵,凹度的大小同樣與腳感有關,凹度太大,會造成頂腳心的毛病,腳感難受;凹度太小,減少了支撐腳底的麵積,穿鞋會覺得很累。特別是女士高跟鞋,底心的凹度造型對於穿著的舒適起著重要的作用。
9.楦跟座
楦跟座是設計和裝配鞋跟的位置,位於楦底麵的後段,與腳後跟底麵相對應。這也是一個略呈凸起的曲麵,但凸度沒有前掌大,同樣與腳感有關,但不如腳前掌敏感。
10.楦底棱
楦底棱線是楦側麵與楦底麵的相交線,清晰完整,利用這條線可以複製出楦底樣板、複製出楦麵樣板,是鞋類設計的一條重要曲線。
三、楦體的控製線
在楦體的造型中,有幾條重要的控製線需要注意。
1.楦底中線
楦底中線是指從楦底麵的前端點到後端點所測量的長度線。
如圖所示:A點為楦的前端點,B點為楦的後段點。在楦底麵上測量楦底中線AB的長度時,這是一條曲線長;在楦底樣板上測量底中線AB長度時,這是一條直線長。找A點和B點是通過目測與經驗的方法確定的,連接前端點A和後端點B就得到楦底中線。
2.楦體中線
楦體中線是指由楦體上四條中線連接成的一條封閉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