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腳型規律(2 / 3)

在確定每個生產單元的投產比例號時,都要經過適當調整,是往上調還是往下調,要考慮當地腳長規律,要符合常態分布。在中間號發生變化時,比例號的分配規律是不變的。

現有一組男子腳長測量數據,可以仿照女子腳長的分析情況畫出常態分布曲線、確定中間腳長、中間號、鞋號投產範圍、投產比例號等。

三、全國男女腳蹠圍的分布規律

全國男女腳蹠圍的分布規律也符合常態分布。

較小的腳蹠圍,在200mm及以下的人數累計占1.05%,人數很少;較大的腳蹠圍,在255mm及以上的人數累計占1.53%,人數也很少;具有中等長度的腳蹠圍占據絕對多數的比例,這就是常態分布的特點。在確定腳蹠圍分布曲線時,並不是依據離散的腳蹠圍長度,而是確定在相同腳長的條件下,來考察腳蹠圍的分布情況。

全國成年男女腳蹠圍分布曲線如圖所示:在男子腳長為250mm、女子腳長為230mm時,腳蹠圍的分布仍然符合常態分布曲線。

通過對圖形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腳長相同的情況下,腳蹠圍長度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在成年男女可達到80~100mm,在兒童可達到50~60mm。由於差距的存在,要想使生產的鞋能夠滿足市場對肥瘦型的要求,就必須進行合理的調整。如何調整?首先要確定中間肥瘦型,然後再根據圍度差的範圍劃分不同的肥瘦型,也就是在相同的鞋號裏,要多安排幾個肥瘦型。

根據早期測量的結果,男子的肥度共安排了五個肥瘦型,三型為中間型,一型最瘦、五型最肥,在兩整型之間還有半型。女子和兒童的肥度共安排了三個肥瘦型,二型為中間型,一型最瘦、三型最肥,在兩整型之間也有半型。隨著腳型的變化,目前城市中,男子的中間型為二型半,女子的中間型為一型半,兒童的中間型仍為二型。

四、部位係數

部位係數是表示腳的各個特征部位在長度、圍度、寬度和高度上的比例關係。

1.長度係數

長度係數是指腳的各個特征部位在底中線上的長度與腳長的百分比。計算公式如下:

長度係數=特征部位長度/腳長×100%

例如:通過腳印分析,測得某男子的腳長是253mm,第一蹠趾關節部位長度是184mm,第五蹠趾關節部位長度是161mm,利用上麵的公式可以求得

第一蹠趾關節長度係數=184/253×100%=72.72%

第五蹠趾關節長度係數=161/253×100%=63.92%

通過計算,可以得到每一個被測量者的各個部位的長度係數。有了這些大量的個體數據以後,再經過數理統計,整理後就能得到這一群人腳長的變化規律值,即長度係數。

在與腳長的方向一致的條件下,腳的各個特征部位長度與腳長為簡單的百分比關係,這是腳長的變化規律。在實際的測量中,對於某一個具體的腳型來說,雖然變化規律相同,卻又存在著個體的差異,能遇到有一個或兩個數據與表中數據相同就很不錯了,大部分的數據都是在標準值附近,可能會偏大些、也可能會偏小些。即便如此,腳型的長度係數仍然很實用,因為這是根據人類標準化原理的要求進行計算統計的,整理後的平均數據值不會造成大於5%的誤差,也就是說隻有少於5%的人會感到部位不適合。所以腳型的長度變化規律值,對於成年的男女以及兒童都適用。

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穿著一些進口的很高檔的皮鞋並不感到舒適,為什麼?是因為中國人群的腳型規律與國外人群的腳型規律有差異,造成適腳性能降低。

2.圍度係數

圍度係數是指腳的各個特征部位圍度與腳蹠圍的百分比數。計算公式如下:

圍度係數=特征部位圍度/腳蹠圍×100%

例如:測得某男子的腳蹠圍長是246mm,跗圍長是248mm,兜圍長是325mm,利用上麵的公式可以求得

跗圍係數=248/246×100%=100.81%

兜圍係數=325/246×100%=132.11%

同樣,通過對大量的測量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和分析整理,可得到腳圍度的變化規律值,即圍度係數。

腳的圍度係數比腳的長度係數要複雜。因為腳長度的比例主要受腳的骨骼長度影響,而腳的圍度的比例,不僅受腳骨骼的粗細影響,還會受腳肌肉、脂肪的多少的影響。所以從表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不僅成年男女的腳型圍度係數各有不同,而且未發育完全的兒童腳型與成年人腳型的圍度係數也有很大的區別,即使同樣都屬於兒童的腳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圍度係數也會有區別。這就提示我們,在設計兒童鞋楦和兒童產品時,要考慮兒童不同生理階段的腳型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腳跗圍係數,在實際測量中,人腳的跗圍與蹠圍長度並不相同,有正偏差也有負偏差,但是從平均的數值來看非常接近,所以也用100%的蹠圍來表示。此外,各種圍度係數的區別還表現在腳兜跟圍、腳腕圍、腿肚圍、膝下圍,在設計男女靴類產品時,要考慮靴筒的高度不同對圍度的要求也不同。

3.寬度係數

寬度係數是指腳的特征部位寬度與腳的基本寬度的百分比數。這裏的基本寬度是指第一蹠趾裏寬與第五蹠趾外寬之和,與前麵講到的斜寬是不同的概念。

基本寬度=第一蹠趾裏寬+第五蹠趾外寬

基本寬度係數=基本寬度/腳蹠圍×100%

寬度係數=特征部位寬度/基本寬度×100%

例如:在腳印圖上,測得某男子第一蹠趾輪廓裏段寬42.70mm,測得第五蹠趾輪廓外段寬56.60mm,可以得到

基本寬度=42.70+56.60=99.30(mm)

第一蹠趾裏段寬度係數=42.70÷99.30×100%=43%

第五蹠趾外段寬度係數=56.60÷99.30×100%=57%

寬度係數常用在楦底的設計上。采用同樣的數理統計方法和分析整理,可得到腳型底部的寬度係數。

4.高度係數

高度係數是指特征部位高度與腳長的百分比。計算公式如下:

高度係數=特征部位高度/腳長×100%

例如:測得某女子腳長231mm,外踝骨中心下沿點高度48mm,後跟突點高度20mm,可以求出

外踝骨中心下沿點高度係數=48/231×10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