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朱仙鎮之戰(3 / 3)

於是趙構開始給遠在前線的嶽飛發金牌要求班師回朝,並且一口氣連續發了十二次,這樣使得嶽飛成了曆史上得金牌最多的人。這個所謂的金牌,並不是一塊純金的令牌,而是一塊木牌,上麵塗著朱紅色的紅漆,刻著“禦前文字,不得入鋪”的字樣。也就是說,這個令牌在驛站傳遞的過程中,隻能是快馬加鞭一站一站飛馳下去,人歇馬歇金牌不歇,直到到達接受者的手中。

最損的是,趙構此次下令嶽飛班師回朝,同時也讓另外的幾路軍隊也一起撤退。

此時,遠在前線的嶽飛陷入了兩難境地。繼續前進的話,抗旨不遵不說,自己已經陷入了孤軍深入的不利局麵。

試想一下,淮東、中原、川陝三個主要交戰區域的宋軍都被調回,那麼嶽飛所率的嶽家軍繼續在中原戰區進軍,勝負還真的不好說。劉錡在順昌有三萬人馬,韓世忠在淮東有八萬多人馬,這些兵力奉旨全部撤走,那麼嶽家軍等同於是單獨作戰,這就犯了兵家大忌。

出征時的嶽家軍不足十萬人,經過幾次與宗弼的血戰,現在的嶽家軍滿打滿算也就是八萬人。即使按照八萬兵馬來算,嶽家軍每次克複的州郡,便要用一定的人馬去鎮守並負責維持輜重給養,否則金兵來進攻可能一下子就斷絕了糧食供應。目前,嶽家軍已經占領了蔡州、潁昌府、汝州、鄭州、淮寧府等十多個州郡,如果按照每座城池需要留下三千人以備金軍來攻,那麼至少也要抽調出四萬人馬,如果再以剩餘的四萬人繼續北伐,來麵對宗弼剩下的金兵以及從別的前線支援的金兵,不要說渡過黃河去收複“燕雲十六州”,能夠把已經占領的河南州郡守住就很不錯了。

作為全軍最高統帥的嶽飛,現在必須冷靜地思考是否撤軍的問題。麵對朝廷要求撤軍的十二道金牌,無論是作為臣子還是軍事統帥,麵對這樣無奈的局麵,嶽飛的唯一選擇隻能是從朱仙鎮撤退。當然,有著恢複大誌的嶽飛對於撤軍肯定是痛心疾首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嶽家軍班師回朝的消息傳遍河南的百姓耳朵裏麵。剛剛回到祖國懷抱的百姓們聽到如此噩耗後,都紛紛阻攔在嶽飛馬前,希望嶽飛繼續率領軍隊留下繼續戰鬥。此時此刻,嶽飛也是欲哭無淚,隻能拿出十二道金牌解釋:“朝廷詔書已下,飛不得不離去!”

最後,嶽飛不忍心看到這些百姓遭受金人蹂躪,於是便決定留下軍隊五日,讓願意遷離的百姓遷至襄陽府一帶去居祝而自己卻率領著護衛軍“行在”臨安麵聖,因為本次出征是違抗聖意的,必須要去當麵請罪。

在這次去臨安麵聖的路上,嶽飛寫下了千古愛國名篇《滿江紅》: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嶽飛的拳拳愛國之心,蒼天可鑒!

一直躲藏在汴京城內收拾行李準備北撤的宗弼不知道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進行了一番深思熟慮後,宗弼為了避開嶽家軍的鋒芒,最終決定放棄汴京,渡河北歸。

就在宗弼剛剛率兵走出汴京城時,有位汴京城的書生突然上前阻擋,建議宗弼暫時不要撤軍,呆在汴京等待著時局的變化。這位漢奸肯定是洞察宋朝皇帝以及朝臣的本質,說了一句曆史名言:“自古沒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聽完此話,宗弼立即進行了換位思考。他立即想到,如果此時宗磐、完顏昌、宗雋等人在朝廷掌權,自己在外立的功勞越大,可能危險也會越大。嶽飛在朝廷中沒有後台,在河南不會長久,他又開始對勝利產生了信心,急忙率兵重新返回汴京,並準備重新發動對河南一帶的攻勢。

等到嶽家軍已經撤軍的消息確定後,宗弼立即來了精神,乘著河南一帶嶽家軍的撤走之際,再一次奪回了淮寧府、穎昌、郾城等州縣,基本恢複了以前賜給南宋的河南所有地區。

宗弼也沒有繼續進攻而是見好就收,經過兩個月的大戰,損失慘重,再也沒有能力在短時期內發起大規模的戰爭,宋金前線出現了全線停火的狀態,實現了短暫的和平局麵。

但是這種和平是很脆弱的,對於金宋兩方的主戰派來說,大家都不願接受這種局麵,前線隻是停火但是全局沒有停戰,雙方的生死較量即將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