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命嶽雲率領嶽家軍中最精銳的背嵬軍騎兵迎戰宗弼的鐵騎,嶽雲也真的不含糊,縱馬而出,親率背嵬軍直衝敵陣,手中揮舞著兩杆鐵錐槍率先殺入宗弼的陣營。這一戰是平原之戰,嶽雲沒有天險可以依靠,也沒有天氣可以借助,隻能依靠自己以及部隊的勇力和必勝的信念。所以這場戰役注定就是硬碰硬,拚的就是勇氣和意誌。
跟宗弼一樣,嶽飛也有他自己的特種部隊,稱之為“背嵬軍”。 背嵬軍其實就是嶽飛的親衛軍,士兵們個個是部隊中的佼佼者,體格強壯,作戰勇猛無比,這次作戰事關重大,嶽飛為決定派出這些“背嵬軍”來對付金軍的主力部隊,嶽雲便是這些背嵬軍的統領之一。
宗弼的金兵源源不絕地衝向嶽雲陣營,嶽雲揮灑鐵錐槍仿佛已入無人之境。看到主帥的兒子都是不要命了,其他的宋軍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跟著先鋒一起拚命。作為主帥的嶽飛也沒有閑著,親自率領護衛的騎兵也開始了衝鋒。更為厲害的是,嶽飛在奔馳中挽弓怒射箭無虛發,麵對凶悍的金兵鐵騎視若無物。
宗弼哪裏能夠容忍嶽飛如此表演,也拿出自己平原作戰的看家本領“拐子馬”出戰。前文介紹過,“拐子馬”是宗弼采取的兩翼包抄的重甲騎兵,這種重鎧騎兵所騎的戰馬都是用一層厚厚的鎧甲所護住的,三匹戰馬用皮索相連組成戰鬥小組,而每個士兵也都是身穿重鎧,可以連成一組牆壁一般的破壞力擊垮宋軍,每個騎兵身上的重鎧都不怕箭射以及普通刀類的兵器砍殺。
嶽飛看到這樣的情況,立即揮動令旗下令背嵬軍返回陣地,嶽家軍精銳步兵隨即衝出。此戰之前,嶽飛已經想出了對付重甲騎兵的對策,順昌之戰劉錡使用的是大斧和黃豆,嶽家軍用的是盾牌加麻劄刀,士兵們埋頭苦幹,一隻手用盾牌護住自己,另外一隻手用麻劄刀專砍馬腿。
雖然金兵“拐子馬”凶悍無比,但也有其致命的弱點,在戰馬的腿關節處並沒有鐵甲所護。於是嶽家軍在戰前就訓練專砍馬腿,一匹馬斷腿便無法前行,導致三馬一組馬也無法前進,士兵身披重甲活動不便,趁此時機嶽家軍將士們斬殺金兵,最終宗弼的精銳部隊“拐子馬”也損失慘重。
雙方激戰正酣時,嶽飛平定南宋內亂時收服的勇將楊再興立功心切,單身一人掄動長槍縱馬衝入敵陣,進攻目標直接指向金軍的主帥宗弼。雖然宗弼最終脫險,楊再興一口氣殺了一百多名金軍士兵才算善罷甘休。
嶽家軍在嶽飛、嶽雲、楊再興等人的感召之下繼續奮不顧身的斬殺金兵,頓時宗弼的大軍兵敗如山倒,宗弼隻好鳴金收兵大敗而歸,這場宋金雙方精銳主力的對決戰最終以嶽家軍的完勝而告終結。此戰乃是嶽家軍出戰以來最為精彩的一戰,史稱“郾城之戰”。
對金軍主將宗弼來說,郾城之戰失敗的原因很清楚,那就是從一開始宗弼對於嶽家軍的實力估計是有錯誤的。憑借著自己多年對宋朝軍隊的了解,他誤以為這個嶽家軍跟普通的南宋軍隊一樣,各個都是貪生怕死之輩。嶽飛的名聲宗弼肯定還是聽說過的,但卻沒有真正麵對麵在戰場上較量過,此前隻知道嶽飛打敗過偽齊的偽軍以及南宋境內的流寇,隻覺得嶽飛不過是一個浪得虛名之輩。也正是因為宗弼有這種輕敵的思想,故此才被結結實實地碰了一鼻子灰。
但是經過了郾城之戰,他看到自己的精銳騎兵也敗在嶽家軍的手裏,宗弼改變了這種想法,他不敢再輕敵下去,否則自己真的會被打回老家去了。
這場戰役的失敗對於剛剛在順昌慘敗的宗弼來說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史書記載,宗弼戰後長歎一聲說道:“自我起北方以來,未有今日之挫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