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金齊聯軍南侵(1 / 3)

偽齊政權建立之後,傀儡皇帝劉豫知道自己就是金人的一條狗,作為狗最大的作用就是咬人。在得到許多南宋的動搖分子之後,劉豫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在合適的時機進攻南宋。

宋高宗趙構看到劉豫偽齊政權的建立,心裏反而有些欣喜,畢竟金人沒有扶立自己被俘的哥哥宋欽宗趙桓來做這個傀儡,否則自己的正統地位就不那麼名正言順了。麵對這樣一個傀儡政權,宋高宗趙構都不敢主動招惹,不敢公開譴責這樣的賣國行為,在給劉豫的國書中還尊敬的稱呼劉豫為大齊皇帝,在南宋境內的偽齊官員家屬也不敢迫害,並且還加以優待。總之,趙構的一切行為都是在為以後與齊國的和平相處留下足夠的餘地。

但是南宋朝廷的大臣們不幹了,一國怎容二主?南宋朝廷大臣中的主戰派開始占據上風,韓世忠、張浚、嶽飛、吳玠等名將也都摩拳擦掌希望能收複中原,更何況目前中原隻是劉豫這個窩囊廢在管理著,所以希望宋高宗能勵精圖治下定決定收複中原失地。

看到文武大臣們如此地群情激奮,本來一門心思想著偏安江南的宋高宗趙構又開始有想法了,再加上傀儡皇帝劉豫的齊國對南宋虎視眈眈,所以他決定主動出擊一下,不能讓劉豫那麼囂張。

但是奇怪的是,這次主動出擊的主持將領並不是韓世忠、張浚、嶽飛、吳玠等名將,而是襄陽鎮撫使李橫。宋高宗趙構選擇李橫作為進攻偽齊的開路先鋒並不是李橫對南宋有多忠心、軍事能力有多強,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李橫的身份很特殊。

這位李橫出身於類似“梁山泊”裏的綠林人士,在金兵入侵時刻出於民族大義被南宋朝廷招安。讓李橫出兵有個好處,勝了就全是宋高宗趙構“英明神武,算無遺策”的功勞,萬一敗了可以對金朝和偽齊宣稱此人非南宋正規軍,北伐乃是自發行為,與南宋朝廷無關。有這樣的想法足以證明趙構真的是一個十足的可憐蟲。

改邪歸正外加改頭換麵的李橫還真不是吃素的,開始了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中原。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2年)十二月開始,李橫連戰連捷,所向無敵,一直打到了離汴京隻有一百多公裏的潁昌府(今河南許昌)。劉豫這下可真的慌神了,沒想到南宋先發製人,居然快把自己的“國家”一半土地占有了。“兒皇帝”劉豫也知道自己的實力肯定不行,連忙向自己的父親“金國”求救。

雖然金朝上下對自己的兒子不爭氣的行為很反感,但是作為“父親”也不能任由人家欺負自己的兒子。於是,剛剛在和尚原遭到慘敗回到燕京養傷的宗弼傷口還沒有恢複,就奉命率兵從燕京出發,千裏馳援偽齊。

宗弼可不是一般的軍事將領,雖然上一次在和尚原敗給了吳玠,但是吳玠畢竟是西北名將,軍隊也是身經百戰的大宋西軍。這次宗弼率領的是金軍精銳的騎兵,再加上宗弼也有一戰雪恥的想法,精氣神完全不一樣。出身綠林的李橫碰到他,連戰連捷的好運就將從此結束。

李橫和宗弼領銜的金齊聯軍在汴京城西北的駝牟崗展開大戰。 本來以前李橫的連戰連捷靠的主要是南宋軍民打擊漢奸政權的士氣,再加上偽軍戰鬥力低下,這次遇到的可是金軍的絕對主力,再加上當時的宋軍還沒有好的辦法對付平原上的金軍鐵騎,金軍的主將還是大名鼎鼎的宗弼。

金軍的鐵騎在平原地區就是不可阻擋的,再加上李橫的許多部下本來就是綠林出身,軍紀極差,一觸即潰,這次大決戰以李橫的慘敗而告終。

這場戰爭的對南宋的影響很大,宗弼率領聯軍一路南下,收複潁昌,攻克鄧州,攻陷襄陽,一直把李橫的軍隊趕到了長江南岸,宗弼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至此,南宋發動的對偽齊的第一次北伐以先勝後負而告終,偷雞不成蝕把米,非但沒有擴大地盤,相反卻丟失了襄陽一帶的大量州縣。從此劉豫的偽齊勢力達到了頂峰,占據襄陽之後向西可以進攻川蜀,向東可以順漢水、長江而下進攻吳越,嚴重威脅著南宋政權的生存。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此南宋生死存亡之際這時,南宋軍事舞台上的名將嶽飛正式出常

在前幾次同宗弼的戰鬥中,嶽飛官職不高,但抗敵的勁頭卻很足,在馬家渡一帶雖然敗給了如日中天的兀術,但隨後又在建康牛首山一戰中伏擊宗弼,第一次把金兵打的落荒而逃,引起了南宋高層的注意。

自從宗弼率領金軍主力北歸後,由於江淮一帶既無南宋的有效管理,又無金兵的駐紮,一時間變成了盜賊流寇橫行的地區。宋高宗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至於將來攘外做不做不要緊,安內是必須做的,否則自己的統治就是胡扯。於是,嶽飛這個青年才俊就被去安排剿匪。

嶽飛的“嶽家軍”連宗弼的軍隊都不怕,還怕什麼草寇,不到一年的時間,嶽飛便收複了淮南的大部分土地。

紹興三年(公元1132年),剛剛平定了淮南流寇的嶽飛又被任命為荊湖南中安撫使,被派到了湖南進行剿匪,結果也是把土匪打得落花流水。更重要的是,還收服了一員猛將楊再興。

經過兩年多的南征北戰,嶽飛掃平了大小十餘個流寇勢力,消除了南宋政權的內患。趙構看到嶽飛居然能取得如此驕人戰績後,大為高興,親自接見嶽飛,並賜予嶽飛“精忠嶽飛”四個字,官封江南西路沿江製置使兼神武後軍都統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