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扶立傀儡政權的鬥爭(2 / 3)

宗翰出於籠絡人心的考慮想讓大名鼎鼎的張孝純出麵組織傀儡政權,這樣可以清晰地表明即使像張孝純這樣的死硬的抗金人士,金朝也是會重用的,以此來瓦解河北、山西等地的抗金武裝。但是有著封建士大夫氣節的張孝純無論如何不同意,被俘滯留金國已經是人生一大汙點,如果再出麵組織漢奸傀儡政權對抗故國,那就是史書上“流芳百世”的事情了,繼續以死相抗衡。宗翰對他很了解,既然人家不願意當皇帝,隻能另選高明了。

第三位候選人是名將折可求,也就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陝西折家軍的代表人物,是英雄的後代。折可求的姓氏“折”要念“SHE”,也寫作“佘”,《楊家將演義》中楊業之妻佘太君就是出自將星璀燦的折氏門中。折可求在婁室入侵陝西時投敵,成了可恥的叛徒,真的很對不起英勇頑強的祖先。

折可求自從投降了金軍後,立即調轉槍口對準了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在幾次對南宋的戰鬥中都是充當引路先鋒,先後招降了幾十個州縣,全心全意地為金國服務,所以得到了金國高層領導的青睞。但是,最關鍵的是,推薦折可求的人位置不高,由於對折可求有“知遇之恩”的名將婁室死去,臨時主持軍事的元帥左都監撒離喝竭力推薦折可求做皇帝。鑒於此時的撒離喝已經歸屬到太祖一係的大旗下,並且撒離喝的地位還在宗弼的下麵,宗翰也沒有考慮折可求這個候選人。

最終金朝選定的傀儡皇帝是劉豫,也就是第四位候選人。

如果你聽過《嶽飛傳》的話,對於這位人物應該不會陌生,但是小說中虛構的成分太多,基本全不靠譜。我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劉豫的真實情況。

劉豫字彥遊,河北景州阜城人,史書記載他的祖祖輩輩務農為業,階級成分屬於貧農,小時候吃了上頓沒下頓,但是他很聰明,經常偷吃同學的東西。雖然劉豫的品德差點兒,但是他的學習能力的確是一流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直是他的奮鬥目標。皇天不負有心人,宋哲宗年間劉豫中了進士,從此走上了士大夫的行列。他宦海沉浮幾十年,曆任殿中侍禦史、兩浙察訪、河北提刑官等職務,在北宋滅亡之後,劉豫和許多北宋的官員一樣逃到了南方的揚州一帶避難。

這時,趙構領銜的南宋王朝已經建立,由於缺少有經驗的地方官員,作為前朝的三朝元老,劉豫東山再起得到了重新任命,宋高宗趙構任命劉豫擔任山東濟南府的府尹。

官職雖然不小,但是劉豫真的不想去。當時的山東是宋金大戰的主戰場,除此之外還有多如牛毛的盜賊和匪兵,現在去濟南當官,說不好就會把老命丟了。於是,他主動向趙構提議,由於自己年紀大了,要求派他到江南當官,這個建議遭到了趙構的拒絕,劉豫隻好憤憤不平的去濟南上任。

劉豫剛剛上任,金軍再次侵入山東,領軍人物是排名在宗弼之前的元帥左監軍完顏昌,又名撻賴,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叔叔、金穆宗盈歌的兒子。從輩份上講,完顏昌是金太祖、金太宗的堂弟,也是宗翰、宗弼等人的堂叔。

完顏昌在金太祖和金太宗當政時期受到了特別的照顧,在攻打遼國的時候曾經立下過大功,在攻打北宋時期,跟隨宗望的東路軍戰功卓著,升為元帥左監軍,負責進攻山東一帶。

身為濟南府知府的劉豫本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原則,試探性地派出自己的兒子劉麟出戰,但是被完顏昌打得一敗塗地,金軍隨即把濟南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此時的劉豫真的很麻煩,想棄城而逃吧實在太危險,即使逃回去了也避免不了被免官,甚至丟掉腦袋。如果要堅守吧,估計也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濟南城被攻破也是遲早的事情。於是,本來就對南宋朝廷不滿的劉豫決定火線投降,不再給宋高宗賣命了。

但是順利投降也有一個阻力,當時鎮守濟南的守將名叫關勝,和施耐庵小說《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同名,估計《水滸傳》中的大刀關勝的原形人物便是這位關勝,據傳說是關公的後代,善使大刀,有萬夫不擋之勇。完顏昌組織兵力多次進攻濟南,都被這位勇將成功擊敗,讓這樣的人同意投降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但是劉豫此時也不管這個了,什麼禮義廉恥民族氣節都沒有自己的性命重要,關勝就是自己投靠金朝的“投名狀”。他請關勝來開會,乘關勝沒有防備,將其刺殺,然後大開城門,迎接完顏昌進城。

在濟南城外正在為攻破濟南府而發愁的完顏昌沒有想到幸福來得如此容易,於是,忠誠的劉豫便成了完顏昌的部下。劉豫也很會來事,狠狠地給完顏昌送了很多的金銀珠寶,並且表明要死心塌地追隨完顏昌。完顏昌發現劉豫這個人非常可愛,很快就把劉豫提拔為京東、淮南安撫使,負責節製黃河以南的軍隊。

不久,金太宗就開始實行他的“以漢製漢”的政策,作為死心塌地投降金國為數不多的幾位高級官員,劉豫也就被完顏昌推選為傀儡皇帝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