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經過審問兩個金軍俘虜,得知那個死裏逃生的金國首領正是宗弼後,後悔得腸子都變成青色的了。通過宗弼今後的曆史可以看到,如果當時宗弼被殺或者被俘,整個宋朝金朝的曆史進程可能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了,但是還是那句俗話,曆史不容假設。
宗弼在龍王廟被宋軍襲擊,雖然幸運地死裏逃生,卻搞得狼狽不堪,還中了一支箭,自從他出征打仗以來,還從未受過這樣的羞辱,於是,他開決定率領十萬大軍渡江迎戰長江北岸的宋軍,給韓世忠一個慘痛的教訓。
在開戰之前,雙方還是很有底氣的。宗弼的底牌在於金軍高昂的戰鬥精神以及人多勢眾,畢竟在宗弼的戰爭經驗裏麵對宋軍還是百戰百勝的,即使在幾年前強渡黃河天險也是靠著小船就過去了。韓世忠深知金軍適合平原地區的陸戰,並不善於江河地區的水戰,因為水戰需要依靠作戰的工具戰船,就像陸地作戰依靠戰馬一樣,戰船就是水軍的戰馬。
這個戰鬥工具韓世忠已經準備好了,在宗弼“搜山檢海”的過程中,他抓緊時間打造了一大批重量級的水麵戰艦,當時稱之為“海舟”,這種海舟形體高大,穩定性很好,攻擊力強,也就是說達到了可以在海上作戰的能力,在長江裏麵作戰一點沒有問題。
第二天,宗弼在岸邊指揮金軍,乘坐臨時征集來的幾百艘小船開始橫渡長江。這是一個清朗的天氣,江麵的晴空上飄浮著朵朵白雲,江麵上微風吹拂,風浪很小,十分適合金軍的小船作戰。韓世忠也不示弱,戰艦已經排列成整齊的隊形,自己乘坐的旗艦在最中央,戰士們鬥誌昂揚,一改以前畏敵如虎的麵貌。
等到雙方戰船快要接近的時候,韓世忠指揮座艦,如離弦之箭一樣向為首的敵船衝去。宋軍看到主帥都開始玩兒命了,也不甘落後,都奮勇向前爭取立功。在小船上,金軍剛向宋艦射出第一批箭,小船就被宋軍的大船撞翻。落水的金軍有的被江水吞沒喂了魚蝦,有的被艦上的宋軍用箭或者用長槍殺死。
此外,韓世忠還預先打造了一批大鐵鉤,士兵們把鐵鉤拋向敵船,拖到自己的大船邊,然後對著小船用石頭砸或者用弓箭射擊。這樣的不對稱作戰沒有多久,金軍就損失了幾十條船和上千人,其餘的戰船隻能狼狽逃回南岸。
在戰鬥中,還發生了一件著名曆史事件,就是“梁紅玉擂鼓戰金山”。梁紅玉是江蘇淮安楚州人,父親和爺爺生前都是滿身有戰功的北宋將領,隻因在鎮壓方臘起義時貽誤了戰機,最終雙雙掉了腦袋。受家庭影響,梁紅玉從小就練習武功學成了拉弓射箭、跨馬征殺的本領。
當時,梁紅玉因為家庭貧困,流落風塵,她在京口被迫充當“營妓”,也就是州府直轄的官方妓院。她傾慕當代英雄,韓世忠和梁紅玉邂逅相遇,落花有意流水也有情,韓世忠沒有在意淪落風塵的梁紅玉,後來娶她為妻。
在這次戰鬥中,韓世忠和梁紅玉這對愛國夫妻相約,韓世忠領兵出戰,梁紅玉在山頂為韓世忠及其部下擂故助威,為此次戰鬥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此之後,梁紅玉作為巾幗英雄獨立率領一支部隊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宋高宗紹興五年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南宋朝廷聞訊大加吊唁。韓世忠病逝後,這一對英雄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岩山下。
在《說嶽全傳》中,作者對這位梁紅玉評價很高,不僅僅帶兵打仗,還相夫教子,培養出兩個兒子也是少年英豪。取材於《說嶽全傳》的傳統京劇《抗金兵》就是以這段史事為藍本進行演繹的。梅蘭芳先生曾經說過,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鼓舞中國人的抗日激情,他特意排演了以梁紅玉為題材的京劇《抗金兵》來振奮民族精神。可以看出梁紅玉雖然出身風塵,但是她愛國殺敵的精神,仍然不失為國難當頭時期的精神偶像,同樣挺起了被萬代尊崇的民族脊梁。
宗弼在南岸也看到了戰鬥的全過程,金國士兵根本無法靠近宋國的海舟,這場戰爭的勝敗已經一目了然。對於從小就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宗弼來說,這次水戰也是出娘胎第一次見到,從來沒有見這麼龐大的戰船,看到這種海舟的威力如此的可怕,又一次從內心深處感到了莫名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