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金軍第一次進攻北宋(2 / 3)

從這篇罪已詔中可以看出,宋徽宗確實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有了深刻的認識,並進行了深刻的檢討。但是好像金朝的軍隊並沒有收到這份詔書,或者是即使看到了也不會影響什麼,落水狗再怎麼搖尾乞憐也要痛打,繼續保持著瘋狂進攻的勢頭。

除此之外,宋徽宗還有一個大手筆,就是關鍵時刻絕對不挑擔子。在發布“罪己詔”之後,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皇帝這個爛差使交給自己的太子,自己去當舒舒服服的太上皇。宋徽宗給群臣手書詔書:“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從此,北宋的第九任皇帝宋欽宗趙桓就開始登上了曆史舞台,不過這個舞台對他來說確實是一個大陷阱。宋欽宗把第二年改元靖康,這是個讓所有中原百姓們都無法忘記的年號,這個名詞甚至還深深影響到了幾百多年後的百姓們。因為就在靖康年間,整個宋朝將遭受中原王朝曆史中最大的侮辱。

鑒於金軍不斷在河北攻城略地,已經逼近汴京的最後一道防線黃河,在退位前,宋徽宗命令宦官梁方平率領東京的禁軍主力去防守浚州的黃河大橋,力圖把金兵遏製在黃河以北地區。

浚州黃河大橋,這個工程在當時是個大工程,經過十年的建設,該橋在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完工。在當時,這座剛剛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橋,為黃河上的要衝,更為京城北方之門戶,戰略意義極為重要。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在黃河上的大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但是關鍵時刻宋徽宗派遣的領兵打仗的人太差了,這個身負國運安危的宦官梁方平,到了浚州之後,不是整軍備戰部署多層次、有縱深的防線,而是一時還改不了往日習慣,每日和親信縱酒狂歡。防衛金兵的事根本不加以考慮,他自認為金兵隻不過是來騷擾騷擾搶點糧食,一知道他領兵四萬在此鎮守就會知難而退,真是“很傻很天真”。

宗弼在領兵占領相州後,就派了一小隊騎兵前去騷擾浚州探聽一下虛實,後續的金兵休整一下隨後就會殺到。梁方平在城頭見敵騎兵遠遠而來,也不知道後續有沒有支援的隊伍,立即嚇得魂飛魄散,帶著幾個隨從下了城樓開門出城,打馬向南一路狂奔。其他的軍隊一看主帥跑了,其他人哪裏還守得住,一夜之間,所有的中央禁軍竟逃得幹幹淨淨。

駐守在南岸的守橋宋軍,見前方部隊莫名其妙逃散,又見金軍旗幟自天邊遙遙而來,也是嚇得不輕,駐紮黃河南岸的將領一見情況危急,下令立即燒毀黃河大橋。這時橋上尚未過河的數千名宋軍,被燒得焦頭爛額,士兵哀號著,戰馬嘶鳴著,紛紛落水。即便有少量宋兵逃回北岸,也隨即被掩殺而來的女真鐵騎斬殺殆荊

麵對中原王朝的自然天險黃河,宗弼沒費吹灰之力就輕而易舉地通過了。宗弼得了便宜還賣乖,歎息說:“南朝(北宋)真是沒人了!在這樣的地方,即使令一二千老弱之卒把守,我們也過不去氨,從此他更加輕視宋軍。

要知道在一百二十多年前,同樣有一位遼國的女強人,曆史上著名的蕭太後,名字叫作蕭燕燕,帶著自己的兒子遼聖宗以及遼朝大軍,也曾打到過黃河北岸,但她運氣沒有宗望好,至死都沒有跨過這條洶湧澎湃的大河,和窩窩囊囊的北宋真宗趙恒達成了“澶淵之盟”,維持了兩個大國之間一百多年的和平共處的局麵。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宗望的六萬大軍渡過黃河天險,很快就要兵臨汴京城下了。已經下了課的宋徽宗再也坐不住了,既然自己已經不再是皇帝,那就沒有什麼義務再去承擔抵抗金兵的任務了。於是,無恥的宋徽宗開始了他的逃亡征程,1126年正月初三的夜晚,他帶著親信倉惶向毫州逃竄,理由就是為祈福國運而去燒香。

皇帝爸爸逃跑了,作兒子的當朝皇帝宋欽宗可不能逃跑。值此危難時刻,前幾天剛剛被宋徽宗任命為尚書右丞的大忠臣李綱站了出來,宋欽宗命令他負責汴京城的防禦。李綱大人受命於危難之間,他決心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挽救這個腐朽的王朝免於崩潰。

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也就是宋徽宗逃跑的當天,李綱要求宋欽宗趙桓下令禦駕親征,討伐宗望,以此來鼓舞汴京軍全體軍民的士氣,為保衛汴京打下良好的基矗但是不幸的是,李綱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新皇帝趙桓本質上是個窩囊廢,也是個扶不起的阿鬥。

正月初四的早晨,發現自己的父親已經跑路後,宋欽宗趙桓嚇得麵無血色,親征是沒影兒的事情,急急忙忙也準備跑路。而此時朝中還有幾位有類似想法的大臣仁兄比較懂得理解這位新皇帝的心思,並準備勸說趙桓立即放棄汴京,逃到山高水險的襄陽地區避禍,其中的代表就是宰相白時中和李邦彥。

正月初四的早晨,正當李綱上朝時,卻發現宋欽宗趙桓的乘輿都已陳列,禁衛、六宮人員都已整裝待備,準備出發。麵對這樣一位廢物皇帝,李綱都快氣昏了,但他又不能去打罵這位皇帝,於是,李綱大聲向皇帝身邊的禁衛士兵們質問道:你們的妻兒老小都在汴京城內,你們是願意留下來保衛家園,還是願意逃跑。

禁軍士兵們的家一般都在京城內,皇帝可以逃跑,但是自己的家小就全完了,於是齊聲回道願意死守汴京城。民心所向不可違抗,宋欽宗趙桓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逃跑計劃,他已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綱身上。於是,宋欽宗趙桓親自登上宣德門,向全體軍民宣布自己將死守汴京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李綱及時解決了皇帝逃跑的問題,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汴京城內守軍的士氣,於是他又抓緊最後的一點時間布置整個汴京城的防禦工作。

宗望大軍的行軍速度不能說慢,因為他從渡過黃河到兵圍汴京城隻用了四天時間。但就是在這關鍵的四天時間裏,李綱已經率領全體汴京城的軍民完成了全城的防禦工作,整個汴京城已經變得牢不可破。

宗望可不知道汴京已經做好了準備,在他的心目中,北宋的將領以及軍隊都是一群窩囊廢,稍微打擊一下就會全線崩潰,拿下區區一個汴京城是小菜一碟。

公元1126正月初七的夜晚,宗望率領他的六萬女真鐵騎發動了對汴京城的第一次攻擊,這也是北宋自建國以來,首都遭受的第一次軍事攻擊,攻打的重點是宣澤門。

宣澤門又稱西水門,城門下方是個水道,宗望決定選擇宣澤門方向發動奇襲,理由是金國士兵長期居住北方,不習水戰,因此宋國對西水門的防守應該不會很強,他就是要用自己的短處去攻敵人的長處,起到奇兵的作用。

但是李綱不是一般的人,對於西水門的防守,他並沒有因為金兵不習水戰而放鬆警惕,西水門的防禦一點也不比其它城門差,金軍的進攻遭受了慘重的失敗。

宗望被激怒了,一向戰無不勝的女真勇士們居然敗在一個文官手裏,於是他發起了總攻的命令,各支部隊不分主攻副攻,同時向汴京的各個城門發起攻擊。

但李綱麵對強大的金國鐵騎,一點也不緊張,他從容指揮全體官兵沉著應戰,打退了完顏宗望的多次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宗望損兵折將,對攻克汴京城已經沒有任何信心了。

與宗望的鬱悶相比,宗弼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他在率領先頭部隊渡過黃河後,得知太上皇宋徽宗帶領著親信已經逃跑了,這樣的大魚可不能隨便放過,萬一抓住了現任皇帝的爸爸可是大功一件。於是,他一邊派人向宗望彙報,一邊挑選了幾百騎兵,沿著宋徽宗的逃跑路線跟蹤追擊。由於不能脫離大軍太遠,追了幾天沒有趕得上,隻是獲得了三千匹被宋徽宗衛隊丟棄的禦馬,這對於以騎兵為主力的金兵來說價值還是很高的。如果宋徽宗真的被宗弼抓住了,曆史的局麵肯定就不是後來的樣子了,北宋可能提前滅亡了。

宗望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痛苦境地,本來約定在汴京城下會師的西路軍宗翰居然連影子都沒看見,原因是宗翰率領的西路軍開始時進攻十分順利,但是最終受阻於太原城下,攻打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成功,無法南下汴京幫助東路軍。宗望自己的六萬東路大軍孤軍深入,同樣受阻於堅城開封之下,犯了兵家之大忌。

與此同時,宋朝的勤王的大軍從各地陸續出發,不出幾天就會到達汴京城下,宗望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工作精神,決定暫時停止攻打汴京城,改為停戰和談。

聽到不可一世的金兵居然主動要求議和談判,宋欽宗趙桓很高興,但是忠勇的李綱不同意進行議和,他認為目前的形勢有利於宋國,隻要等勤王大軍一到,他甚至還有把握徹底擊潰宗望的主力部隊。

對於李綱的這種想法,宋欽宗趙桓是非常不滿意的,本來這個皇帝寶座自己也是被迫坐上的,既然現在可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冒那個風險幹什麼呢?當皇帝就圖的是舒服,整天提心吊膽的,還有什麼意思呢?反正我們宋朝有的是錢和土地,這點損失算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