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宋金反目成仇(3 / 3)

宋朝廷得知金軍攻取蔚州應州的消息後,很是恐慌,宋徽宗決定調回譚稹,重新啟用宦官太尉童貫處理宋金關係。童貫最拿手的就是搞統一戰線,上一次把郭藥師成功招納,這一次竟然喪心病狂地要招降遼朝的天祚帝。當時的天祚帝在夾山臥薪嚐膽、厲兵秣馬準備收複失地,童貫建議宋徽宗招降天祚帝,作為將來對付金人的一張牌。

宋朝金朝當初在訂立“海上之盟”時,曾經約定雙方不得與遼朝單獨講和或者暗中往來,這可是寫在誓書上麵的,至今仍曆曆在目。宋徽宗也是目光短淺之人,根本不考慮違反條約利害得失,親筆寫信給天祚帝,許諾天祚帝如來歸順宋朝,宋徽宗將“待以皇兄之理,位燕、越二王上,築第千間,女樂三百人,禮待優渥”,待遇確實不錯。

天祚帝一看大喜過望,簡直是“久旱逢甘霖,敵人變故知”呀,立即派出使者約定時間來接他去過美好生活。天祚帝與童貫的往來使者,路線都是從雲中經過,金人對於雙方的往來很清楚,但是出於引蛇出洞的考慮,沒有揭穿宋朝的這種不義之舉,靜靜地等待著天祚帝自己出夾山。等到天祚帝一出夾山,宗翰、宗望兩路夾攻,公元1125年二月初,金兵經千裏追擊,終於在應州城外追上了天祚帝,金兵四麵合圍,天祚帝也沒有為社稷舍生取義的決心和勇氣,乖乖地成為了金兵的俘虜,金朝取得了對遼作戰的完全勝利,遼朝至此滅亡。

金人已經肅清了境內的遼朝勢力,宋朝的腐朽無能以及背信棄義已經把金朝統治者的豺狼之心激起,並且金朝軍隊已經經曆了對遼朝的戰爭,士氣正在高漲,正好一鼓作氣攻打宋朝,至少可以獲得一些土地或者賠款,改善一下東北苦寒之地的生活。

除此之外,一直堅持與宋朝保持友好關係的金太祖阿骨打已經去世,即位的金太宗還沒有掌握實際的權力,在對外關係上都聽從宗翰和宗望的意見,這兩個人對於背信棄義的宋朝早就懷恨在心了。

宗翰本來在宋朝招降納叛之事就很不滿,加上他的一個妃子蕭後是原來天祚帝很受寵的妃子,為了給原來的夫君報仇,極力鼓吹宗翰攻打背叛遼朝的宋朝。宗望的一個妃子是遼天祚帝的女兒金輦公主,這位公主恨死了趙宋王朝,她晚上在床上積極向宗望吹起枕頭風,賣力地挑唆金人侵宋。再加上以前宋朝答應給的二十萬擔糧草最終沒有兌現,結果是宗望與宗翰這一對金朝的頂梁柱,叫囂攻打宋朝最為厲害了。

還有一個令金朝仇恨宋朝的原因,在海上之盟中明確規定,以前宋朝給遼朝的五十萬兩白銀和五十萬匹絹要轉送給金朝。但是,宋朝的一些官員以為金朝人沒有見過世麵,就采用了以次充好的方式欺騙金人,不僅僅拖延交付的時間,而且在銀子的成色以及絹的質量上麵耍小聰明。金朝的官員獲得了這些情況後,繪聲繪色並添油加醋地給金太宗做了一下彙報,金太宗也認為“宋人負我”。公元1125年金朝俘獲了遼朝的天祚帝以後,在宗翰、宗望等權臣的極力勸說下,金太宗也下定了決心撕毀與宋朝的盟約,準備進攻宋朝。

其實促使吳乞買真正下定決心討伐宋朝的理由還得從深層次去理解,畢竟招降納叛等問題自己忍一忍也就海闊天空了,也不一定非要大動幹戈;貢品缺斤短兩雙方進一步交涉就可以了,更不需要打仗來解決。作為女真族這個從東北地區深山老嶺中走出來的遊獵民族,其生存環境的基礎在當時是相當落後和脆弱的,隻要遭受一次較大的失敗,哪怕是一場大的旱災或者是瘟疫,幾十萬人口的女真族就有可能麵臨滅頂之災。

當時的女真族雖然在軍事上相當強大,這也主要歸功於女真民族從小養成的能征善戰的性格,以及敢於戰鬥的勇氣。金太宗也明白,要保持住這樣的勢頭,就要不斷地進行對外戰爭,否則這個小民族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但是在生產力上,女真族是相當落後的,大部分女真人還是以打獵和捕魚等原始的生活狀態為主,如果和當時經濟高度發達的宋國相比,簡直不是一個層次。因此女真人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必然要發動一係列的掠奪戰爭來獲得本民族的生存空間及獲得大量和生產資料來滿足自身的需要。而位處中原,經濟高度發達且軍事很弱的宋朝自然就成了金國的下一個目標。

所以說,金太宗決心發動對宋國的戰爭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果,如果金太宗不發動對宋國的戰爭,其必然結果就是女真族自己慢慢地消亡,像許多曇花一現的小民族一樣消失在曆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