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北宋收複燕京(2 / 3)

但是宋朝的軍隊還是扶不起的阿鬥,而此時的遼軍知道如果失敗了就沒有活路了,個個死鬥,凶猛異常。宋軍紛紛潰散逃跑,第二次進攻燕京還是以慘敗而告終。

麵對這種難堪的局麵,宋徽宗感覺十分頭疼,估計靠自己的武力收取燕京是不太現實了,很聰明地就有了新的主意,反正我們大宋朝有錢,不行就讓我們的盟國金兵去攻打燕京,然後交給我們不就可以了嗎。

於是苦命的趙良嗣再次出使金國,厚顏無恥地向金太祖阿骨打提出由金朝來攻打燕京,不僅僅是本來對宋朝很景仰的金太祖阿骨打開始瞧不起宋朝,金軍的將領更是對宋軍不屑一顧,想一想也有道理,成百萬的遼朝正規軍都被金軍打得灰飛煙滅了,燕京的那幾萬雜牌軍你們就搞不定?金朝在談判中突然變得強硬起來,不再以一個平等的軍事盟友來進行會談了,開始不再尊重宋朝了。

為了取得道義上的先機,金朝指出了宋朝以前的“背盟”的作法,第一個是去年金國派專使訪宋,相約攻遼,結果宋朝怕遼朝報複,扣住金使不讓回國,這是蓄意破壞盟約。第二件事,盟約既然規定是雙方夾攻遼朝,金國兵馬在今年正月到達遼中京,宋方為何遲遲不來夾攻?金國自去年十一月出兵,今年正月到達中京,三月到達西京,已是半年,受盡了千辛萬苦才打敗了遼朝。看到了遼朝即將滅亡,宋朝才於五月出兵,還慢慢騰騰的,至今連一個燕京也攻打不下來。金朝已決定親自去打燕京,等待打下了燕京,給與不給宋朝那就要看自己的心情了。

在不平穩的談判桌前,趙良嗣與金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談判,而金方宗翰是主要的談判者,他對宋朝很輕視,打心眼兒裏看不起這些可憐蟲,他氣勢洶洶地說:“不如我們雙方先把這個事情先放在一邊,我們雙方組織軍隊廝殺一陣,如果我方敗了,一兩銀子不要,你們敗了,就要多給了,怎麼樣?”。

有這樣赤裸裸的戰爭要挾,談判的結果可想而知,最終商量的結果也出來了,金朝向宋朝索要每年一百萬貫的財物,相當於遼朝時期燕京每年稅收的五分之一,金人起了個名,叫作燕京“代稅錢”。這一百萬貫,可不是一次性的給了就行了,要宋朝世世代代地給下去,這“代稅錢”相當於宋朝對金朝的一筆長期無償的經濟援助。

對於金人提出的這個苛刻至極的條件,趙良嗣也不含糊地據理力爭,但是無論如何金人也不理睬他,弱國根本就沒有外交。金人對趙良嗣下了最後通牒,讓他趕快回汴京請示,半個月之內必須有明確答複,不然金方就要采取斷然措施,談判停止,雙方以現有的邊界為國界,也就是說,燕京地區就是金朝的了。

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金太祖阿骨打可沒有閑著,派遣自己的二兒子宗望和四兒子宗弼,也就是我們的主人公金兀術,率領七千金軍殺向燕京的北大門居庸關。遼朝的居庸關守將看到這兩位“煞星”來到,根本不敢進行抵抗,棄關而逃。燕京的小朝廷見到阿骨打親自率領大軍來攻打燕京,並且居庸關天險已經失守,連象樣的抵抗也沒有進行,竟然集體逃跑了,抵抗宋軍的那種勁頭兒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金軍輕輕鬆鬆地就把燕京攻占了。

無奈的趙良嗣回到宋軍的根據地雄州,用八百裏加急驛站快遞將這次會談的結果上奏朝廷,自己呆在雄州忐忑不安地等待朝廷的批示,畢竟金人的要價太高,估計朝廷也不會同意,自己的這趟屈辱旅程算是白跑了。

北宋政府雖對外軟弱妥協,在對遼朝、對西夏的戰鬥中都是敗多勝少,但是腰包卻是很鼓,花多少錢也不在乎,這區區的一百萬貫“燕京代稅錢”隻相當於每年的幾個億的財政收入的幾百分之一,根本不用在乎。宋徽宗覺得這個是個大便宜,屬於花小錢兒辦大事,買的還是祖先費了半天勁兒一直沒有得到的土地,這是自己的“不世之功”,千萬不能錯過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