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善體係強服務——臨武縣探索農村敬老院可持續發展之路(1 / 1)

實施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近年來,臨武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為本,投入2300萬元,新建11所鄉鎮敬老院、1所村級敬老院、7所農村五保之家,實現了“鄉鄉有敬老院”的目標,全縣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提高到85%以上,解決和消除了老齡人、特別是五保老人的後顧之憂,走出了一條“以建設促管理,以管理促建設”的農村敬老院可持續發展之路。

基本做法

(一)多功能配套設計,為敬老院建設提供規劃保障。縣政府按照“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製訂了《臨武縣2008年敬老院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確保在建設規模上可容納本鄉鎮90%以上的五保對象;在功能配套上,形成多功能、綜合型的農村社會福利中心;每所新建敬老院原則上占地應在20畝以上,生活配套設施要齊全。

(二)多渠道籌集資金,為敬老院建設提供經費保障。麵對財政支出增加的壓力,縣財政在有限財力中擠出538萬元用於敬老院建設;各相關單位以各種形式提供物品、資金、技術、人力達400萬元;敬老院所在村無償提供農村敬老院規劃用地,價值220萬元;鄉鎮籌集資金600萬元用於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

(三)多部門聯合監督,為敬老院建設提供組織保障。臨武縣製定了層層抓落實的機製。縣主要領導親自負責11所鄉鎮敬老院的選址,並多次下鄉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以及紀委、審計、財政、民政等部門建立了專項督導製度,十天一調度,一月一通報;民政局黨組成員每人分包一個或兩個建設項目,各成員單位認真履行本單位的職責;鄉、村兩級成立敬老院建設領導小組並組建了工作班子。

(四)多形式加強管理,為敬老院建設提供動力保障。敬老院院長引入競爭機製,直接麵向社會招聘,選出了一批熱情高、愛心強、有文化、會管理的敬老院院長。敬老院工作人員按照敬老院院長選聘的程序和原則進行;工作經費根據敬老院規模大小縣財政每年安排3萬~6萬元,近一半的鄉鎮敬老院配了車輛;五保供養金必須及時到位,並通過多種經營,盤活敬老院現有資源,為敬老院的自我良性發展提供了動力。

創新亮點

(一)激發了社會參與的熱情。敬老院所在自然村無償出讓規劃用地;施工隊保證施工質量;社會各界自發為敬老院建設捐款137萬元。2009年,成立了以政府職能部門、醫療單位、家電維修等單位負責人為籌備委員會的縣義工協會,吸引了全縣258名各階層人士參與。通過定期輪流對全縣每所敬老院進行衛生、醫療、理發、清洗、演出等方麵的服務,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二)建立了敬老院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製。通過積極建立社會自助互助補償社會救助的可持續長效機製和社會參與的服務模式,創新了敬老院建設的思路。

實踐感悟

臨武縣鄉鎮敬老院建設走的是一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政府職能由管理轉向服務,重在解決敬老院的實際困難,密切了與群眾的關係。提升了政府的執政能力,使困難群眾在最需要的時候,能及時得到政府與社會的幫助,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以及社會的關愛,既聚集了救助合力,又凝聚了愛心,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養老問題的關注,使全社會都關注和關心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