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我國的考試製度(2 / 3)

三、科舉製度的作用和消亡

1.科舉製度之積極作用。以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在曆史上起到積極作用。科舉製替代了“九品中正製”是曆史的進步和發展。封建王朝把選官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裏收回,有利於中央集權製度的鞏固;根據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的製度,使官吏的選拔有了一個以知識才能為依據的客觀準則,具有公平和任人唯賢的合理因素。在吏治明清時代,有利於調動社會辦學的積極性,有利於調動中小地主階級子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更新封建政府中官吏的組成結構,調節吏治,破朋黨之私,鞏固封建政權。

2.科舉製度之消亡。科舉考試的沒落是和它的完備密切相關的,成熟的本身就意味著消亡。明、清取士首重八股文,八股文從形式至內容限製甚嚴,作者不允許有自己的新意,必須“依經按傳”代聖賢立言,束縛了人們思想。八股取士的腐朽沒落遭到當時有識之士的批評,清兵部侍郎舒赫德上疏罷科舉:“科舉之製,憑文而取,按格而官,已非良法,況積弊日深,僥幸日眾,古人詢事考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所當為之職也。今之時文,徒空言而不適於用,此其不足以得人者一也;墨卷房行,輾轉抄襲,膚詞詭說,蔓衍支離,以為苟可以取科第而止,其不足以得人者二。士子各占一經,每經擬題多者百餘,少者不過數十,古人畢生治之而不足,今則數月為之而有餘,其不足以得人者三。表判可以預擬而得,答策隨題敷衍,無所發明,其不足以得人者四。(賀長齡等:《清經世文編》卷57《禮政》四《議時文取士疏》)”清末,幾乎所有維新人士都把批判的鋒芒指向八股取士。1905年,在中國實行了1300多年的科舉製度被廢除。

3.科舉考試之弊端。有人把科舉弊端歸納如下:其一,士子誌在功名利祿,非為深討學理。其二,科舉興,學校廢,人才衰,學校淪為科舉附庸。其三,政風、文風、學風、士風日壞。恰如其分地抨擊了科舉考試之弊端,科舉製已經不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求,必然結束其曆史的使命。

中國古代選拔人才之製度,從貢士至養士,從養士至察舉,由察舉至科舉,之間的替代與變化,都有著深刻的曆史原因,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曆史經驗與教訓。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考試製度

廢除科舉製度,標誌著封建時代舊教育從形式上宣告結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不久,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之中,政局的動蕩不安,製約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南京政權建立後,先後實行過中學畢業會考製度及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分區聯合招生製度。

一、中學畢業會考製度

國民政府教育部在1932年頒布《中小學學生畢業會考暫行規程》,對全國中小學應屆畢業生實行畢業會考。第二年,廢除了小學生畢業會考,頒布了《中學畢業會考規程》等規章,對中學畢業會考的管理和考試科目都作了規定。

當時會考科目。高級中學會考科目有:黨義、國文、算學、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外語、體育10門。初中為黨義、國文、算學、曆史、地理、自然、體育、外語等8 門。後因考試科目過多,教育部修改會考辦法,初、高級中學會考科目減為:國文、外語、算學、理化(物理、化學)、史地(曆史、地理)5科。

會考時間定為每年6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及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參加會考的學生各科成績均及格,準予畢業。

1945年以後,國民黨統治危機日趨嚴重,實行了十幾年的中學畢業會考製度宣告結束。

二、高校的入學考試製度

1937年之前,民國各高校各專業招生都由學校自行控製。之後,教育部頒布了統一招生大綱,國立院校招生考試均由教育部統一辦理,錄取後由教育部分發各院校。地方上設立招生處,辦理轄區新生報名考試的事宜。

1942年,教育部改統一招生為分區聯合招生,設立10個考區,指定考區內各公立院校聯合招生,考試科目均為8科。考試分筆試、口試。國文、外語、數學3科占50%,其他5科占50%。高中畢業會考成績優良者、邊遠省少數民族學生,可保送免試入學。之後,教育部將招生考試科目分為3組:甲組考國文、英文、數學、公民、物理、化學、史地;乙組考國文、英文、數學、公民、中外曆史、中外地理、理化;丙組考國文、英文、數學、公民、史地、理化、生物。甲組側重理工院校,乙組側重文科院校,丙組側重農林醫院校。

從中國近代高等教育招生考試製度變化來看,高校招生經曆了一個由單獨自行招生,逐步走向國家統一招生考試的過程。它是當時社會環境與高等教育發展轉變的趨勢決定的。

第三節 建國後高考製度的發展

1949年,我國各高等院校還沿襲舊製單獨招生,1950~1951年,國家逐步實行大區聯合招生。1953年,開始實行第一個5年計劃,為有計劃培養幹部,至1952年起,全國普通高校實行統一招生。近六十年來,高考統一招生主要經曆了三個時期。

一、逐步健全統一招生製度和發展時期

第一個時期,1952至1965年是逐步建立健全統一招生製度和發展時期。當時,我們國家正處於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與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因為政治、經濟,包括國際、國內種種因素,我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經曆了曲折的發展過程,所以大學入學考試製度改革也隨著教育改革經曆了不同的時期,主要特征是統一招生製度的建立和發展。這個時期分為三個階段。

1.1951至1953年,統一考試、統一錄取階段。在全國統一經濟體製及統一完成了全國土地製度改革的形勢下,教育部在1952年6月發出《關於全國高等學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規定》,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規定從當年起,全國高考統一考試,統一錄取。招生日期、考試科目、考試命題、政審標準,健康檢查、新生錄取均按全國統一規定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