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世界部分國家的考試製度(1 / 2)

各國的考試製度受本國政治、經濟、文化與教育觀念的影響和製約,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生產力、文化教育的發展而發生改變,各具特點。但各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相似性,以及各國文化、教育交往、彼此的借鑒,使考試製度的發展與改革又具有共同屬性。

第一節 法、英證書考試製度

法、英等一些西歐國家都以高中畢業考試成績作為高校入學必備條件。這種製度稱之為證書考試製度。

一、法國中學畢業會考製度

法國是十分重視考試的國家,各種資格證書考試50餘種,法國中學的考試無論是畢業考試還是升學考試都實行會考製。14世紀末,法國開始實行中學畢業生會考製度,考試合格者,才允許進入高一級學校學習。19世紀初,法國提出學位製,並規定中學畢業會考由大學方麵舉行,延續至今。中學畢業證書具有中學修業結束、高校入學和就業三方麵的資格。

高中畢業會考是法國中等教育階段最大規模的國家考試,是整個中等教育階段結束時的終結性測驗,絕大多數的普通高中和技術高中學生要參加這項考試,該項考試是大學按教育部頒布統一的教學大綱與考試大綱要求統一命題。考試分普通教育中學畢業考試與技術教育中學畢業考試兩類,普通教育中學畢業考試分 6 科,A科考文學、哲學。B科考社會學、經濟學。C科考數學、物理。D科考數學、自然科學。E科考數學、工藝類。F科考數學、技術(技術高中的任務是培養技術員和為高等教育的技術專業輸送人才)。其中,A科又分為7個不同方向Al到A7。技術教育中學畢業考試為3科。G科考建築、電子、物理、化學、醫學、音樂。H科為行政、管理、商業。I科為信息。獲得普通教育中學畢業考試證書的學生可直接進入綜合大學的有關專業學習,這些大學向得到中學畢業證書的學生開放。得到技術教育中學畢業證書的學生,可以進入短期技術學院、高等專業學院預科班與綜合大學。高等專業學院專業性強,就業率高,競爭十分激烈,學生入預科班學習兩年後,還要再進行選拔性入學考試,才能繼續學業。

二、英國的證書考試製度

英國傳統教育製度中沒有獨立的中學畢業觀念,經過較長時間發展與演變,形成兩種證書考試製度。

普通教育證書考試(GCE)。它的考試分兩級水平,即普通水平與高級水平。普通水平考試在中學5年級舉行。考試科目50科左右,考生可以按興趣、能力、走向選考若幹科目。考試成績分5個等級。考生要根據考試成績決定是進入後期中學學習,還是進入職前教育機構或是勞動市場。高級水平考試在後期中學教育結束時進行,考試科目30科左右,供考生選擇,成績分5個等級,這是決定考生是否具備升入高校資格的考試。普通水平考試3科,高級水平考試2科合格者,或前者1科,後者3科合格者,為高校入學資格最低標準。

中等教育證書考試(CSE)。它是以評價學生實際知識與技能為主,是一種就業資格考試。考試分20科進行,成績分為5級。考試成績主要是作為進入職業教育機構或雇主錄用工人的依據。

英國的證書考試製度基本統一了全國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能夠較客觀評定學生與學校,為高校與企、事業單位錄用人才提供了依據。

同時,這兩種證書考試製度的並存,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不便和混亂。1988年,英國統一全國考試標準,實行全國統一考試,考生成績分7等,不同成績分別作為升學與單位錄用時的參考。但原來高水平考試仍然保留,成績仍在升學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節 日本、美國考試製度

一、日本的考試製度

日本是國家主導下的學曆主義社會。個人社會地位、責任、資源與權力分配受學曆支配,人們為追求名牌大學,展開激烈的升學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