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數據校驗
(1)核對各學校報考各科次人數。
(2)整理考生數據庫,查是否有非法數據(如:重學籍號,身份證號等)。
(3)語種是否有漏報的。
(4)統計全省、各市地、縣區、學校報名的各科考生人數和特長班的各科考生人數。並可打印出各級的統計報表和學校報考考生的名單。
3.編排方法
根據考區所設置考點參編的學校和每個考點學校所能容納的最大考場數將考生混編考場。
(1)每個考場30(30的人數設為一個變量可人為設置)名考生。稱之為整考場。最後的那個考場若小於10人的,則將它前一個考場30人拆分為20人和10人,分出10人與最後的那個小於10人考場的合並,使之成為小於等於20人,大於10人的考場。稱之為尾考場。
(2)按考生報考的科次多的考號盡量保持一致。
科目:地理、曆史、生物、物理、化學和政治正常編排。但要將學習朝語和蒙語的考生分別編排在同一考場。先編正常的考生,後編朝鮮族的考生然後編蒙文的考生的考場。
(3) 如果最後一個考場的人數為C(C>=30的變量)人,將其拆分成兩個尾考場。
4.最後編特長班的考場,以考區為單位單編考場,考場續接在正常的考生後麵,參加省裏的統一考試(考題是另一套)。
朝鮮族的考生、蒙文的考生的考場和特長班的考場一定要放在最後一個考點(指兩個考點以上的考區)。
5.一個考區可以出現兩編以上的考場:如果一個考區有若幹所學校和兩個考點以上,需要將謀幾所學校編到第一個考點,另外幾所學校編到第二個考點。要按規則分開編考場。
如:有六所學校,學校代碼是:01,02,03,04,05,06。
考點是:一中為第一考點,五中為第二考點,實驗小學為第三考點。
需要將:學校代碼01,03,04,06編到第一考點和第二考點;將學校代碼02,05編到第三考點。編排的原則同上。
6.考場編排結束,網上公布後。如果特殊情況需要追加考生參加本次考試,追加報名後,程序能自動追加該考生參加考試科次的考號。如果該考生沒有注冊,程序能自動追加該考生參加考試科次的考號前首先給予注冊報名。
(1)追加一個考生
(2)追加多個考生
鍵入考生的學籍號碼,顯示該考生是否已經有單科編上考場和還需追加的考試科目供選擇,如果選科追加的該考點有兩個尾考場,可提供顯示兩個尾考場讓操作員做選擇。
(3)操作結束後,可導出在網上公布。
7.考場的打印
(1)打印考場存根打印,中途停機,續接打印。
(2)打印學校考生所在考點各科考場號、座位號,打印中途停機,續接打印。
(3)打印準考證可根據內置準考證模板批量或單獨定製打印帶照片的準考證;中途停機,續接打印。
8.發題統計報表
(1)生成考場統計庫。
(2)統計打印考區考點明細表。
(3)統計打印考區試卷發放明細表。
四、準考證的發放
考生的準考證號,既是考生考試的代號,也能體現考生一些基本情況:考生的所在地、報考的類別、考生的編號。準考證的編排要直觀、合理、科學和便於攜帶,要有利評卷計分的處理和檢查。準考證號的編排可以通過計算機編程來實現。要根據考生的報名情況,報考科目類別由計算機自動隨機編排號碼,並由計算機按一定格式打印輸出準考證,由相關部門發放。
第二節 考試成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