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陪客日記(2 / 2)

寺前這方空閑之地,成窄長狀,兩邊植有樹木,鬱鬱蔥蔥,遮去了灼熱的太陽,陽光從枝葉的縫隙中灑下來,斑斑駁駁,恍若隔世。環視四周,群山綿綿,山中多有嶙峋奇石,森林茂盛,竹海濤濤,景色無限,極有畫意。更有蟬噪鳥鳴,那“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愈發增添了古寺的幽靜和空靈,置身於此,凡塵俗事,皆隨風而去,心曠神怡,豁達無比。

與妙涵合十作別後,直奔廣德寺。

廣德寺的金碧輝煌與破舊的吉祥禪寺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果把廣德寺比作是五星級酒店,那麼吉祥禪寺便是古村落裏的小客棧。莫言和施戰軍在禪房與有圓會晤,我等不便打擾,逗留片刻後,便直接去鄔家大莊園。

北線登山步道的起點是洞口廟水庫,水庫的大壩腳下坐落著偌大的一個鄔家莊園,幾年前隻是一個水上樂園,現在儼然成了一大莊院,增添了好多的項目,什麼假日酒店、會議中心、水療會所、開心農場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莊院內的建築錯落有致,綠樹成蔭,草地如茸,小橋流水,楊柳依依,池中蓮花初放,環境十分幽雅。

莊園的牌門,高大氣魄,上書四字——“旌表義門”。入門後,吸引人眼球的便是“慈善廣場”,廣場上有一整排的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展示著樂於施舍的場麵和情景,再現了寧海明代慈善家鄔成童的善舉。

原來這“旌表義門”是有來曆的,據史料記載,明正統八年(1443),江南遭遇特大饑荒,璜溪口的鄔成童一次捐粟兩千石,並在交通要道施粥施茶,救濟貧民路人;其孫鄔永正與有識之士共同倡修邑廟,並捐資金田畝;在修建鎮東橋、集義橋等修橋鋪路的善事中,鄔氏祖孫均義不容辭,慷慨解囊,多次捐粟捐物;還開辦書院,接收外族貧困子弟讀書。種種善舉,受到朝廷表彰,恩賜“旌表義門”石匾。民風淳樸的義門村人,世代行善,樂於助人。裔孫鄔國賢,創辦小小超市連鎖有限公司,自2001年寧海慈善總會成立以來,一直堅持捐款,並每年在公司舉行“慈善一日捐”活動,近幾年來,公司向慈善總會捐款、扶貧求助和支持公益事業等各項捐款達一百餘萬元。

鄔家大院幽在莊園的最深處,仿明清的建築,氣度不凡,大門正上方有一木刻匾額,黑底金字,上書“鄔家大院”,字體雄渾厚實,又不乏灑脫飄逸。踏進院門,迎麵的是一木雕屏風,步入院內,隻見曲折回廊,玲瓏亭台,古典樓閣,粉壁飛簷,古色古香,很有古典的意趣。據說鄔家大院還充分利用這裏的環境優勢,憑借十裏紅妝的民俗文化資源,常常舉辦婚嫁文化活動,以此彰顯地域特色文化,確實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