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安爐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前的十幾天曾到過寧海,那天,他代表中國作家協會以柔石小說獎評委會主任的身份參加“柔石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暨首屆柔石小說獎頒獎典禮”的盛會。
這天,國內頂尖作家、寧海籍著名作家和獲獎作家聚集寧海,成了寧海文學界的一大盛事,盛況空前。如果柔石在天有靈,定然感到無限的欣慰。
寧海人向來好客,捧出“家珍”——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以待遠客。
2012年9月27日,外地作家兵分幾路,體驗國家登山步道,每一路均有寧海的登山向導和縣作協人員陪同。縣作協副主席葛曄軍和我被分配在北路,奉命陪同莫言、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北京作家“獨眼”,由縣文聯主席劉尚才領隊。
早上臨出發時,才知道莫言直接去廣德寺與有圓會晤,據說,莫言與有圓是深交,真不知道莫言怎麼就與寧海的有圓交上好友的,佛法的力量是我等凡人所不能及的。
早一日的招待會上,看到莫言,他身材壯實,個子不高,頭大發稀,麵目和善,看上去極其普通,如此普通的一個人竟然寫出如此不普通的作品,令我好生敬仰,無限崇拜。之前,並不記得這世上有莫言,如果看過他的作品,也記不起書名和作家的姓名,紅極一時的電影《紅高粱》,當初僅僅記得導演是張藝謀,主演是鞏俐,並不知道電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作品改編的。說我孤陋寡聞是客氣了,自覺無知到極點,十足的文盲一個。
北線登山步道的路徑是洞口廟——紫溪——石盤林場——龍潭坑林場——雁蒼山——山下劉村。僅僅一個上午的時間,隻能是點到為止,所以,我們北線走三個點,先到雁蒼山,後去廣德寺,最後到洞口廟鄔家大院午餐。
一起同行的作家“獨眼”係女性,真名葉揚,這次她的作品《通俗愛情》獲得了中篇小說獎。一路上她幾乎不說話,我們問她為何取名獨眼,她笑而不答。我問,是不是用一隻眼睛就能看清世界?又笑而不答。又問,是不是看這個世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依然笑而不答。那問別的,你是學什麼專業,在哪裏工作?這下她總算開了尊口,說自己是學建築設計的,在北京一個設計院工作,寫作是業餘愛好。因此,在車上大家用寧海土話議論,說她有點怪,一副聖人的模樣。反正她也聽不懂。我倒覺得,長相平平、衣著樸素的她,可能是性格相對內向罷了,或許她的話都寫進了小說,講的話自然不多了。
我們的登山向導JC是寧海資深驢友,寧海每一條登山步道,他均了然於心。他掌握並安排我們的行程,他說我們步行登山時間太匆促,決定開車上山。所以,車子經過山下劉村時,並未下車登山,而是坐車體驗。
車至山腰,眼前豁然開朗,仰望山峰,形如大雁,或許雁蒼山因此得名。山峰下有一古寺,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始稱雁門庵,宋嘉定三年(1210)西域高僧諾迦尊者至此,建成崇樓廣殿,宋寧宗聞奏後賜封為“吉祥禪寺”。停車步行,呈現在眼前的禪寺很是破舊,像是在訴說著曾經的輝煌,似乎又顯示著它厚重的曆史。步至寺前,“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的意境就出來了。
禪寺住持妙涵法師早已在寺前的空地上擺了一個茶案等候著。妙涵看上去也就三十幾歲光景,一襲黃衫,眉目清秀,她落座案前,做起茶事,上好的普洱,精致的茶具,嫻熟的功夫,少頃,一縷馨香就彌散開來,大家依著團團圍著的小竹椅紛紛落座,喝茶閑聊。這時的“獨眼”顯得虔誠好學,問這問那,問答中,在座者亦受益匪淺,原以為“庵”僅僅是指尼姑的修行之所在,其實不然,寺與庵,是以規模的大小來區分的。妙涵法師,畢業於閩南佛學院,三年前受童章回老師邀請來此住持,她的普通話極其標準,口齒清晰,說起佛事,知識淵博,徐徐道來,洋洋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