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梁成蓋世功,民無病涉往來通。
北關南海通津處,永鎖東蒼插漢峰。
光射天邊橫螮蝀,影沉波底現蛟龍。
鯫生愧乏淩雲誌,未敢留題砥柱中。
往事漸行漸遠,那一頁的生活,已被翻了過去。登台橋,自南宋至今也有好幾百年曆史。時代發展,世事變遷。滄海桑田,這裏昔日的港灣,已變成平原。新中國成立後,長街、胡陳之間的交通已有了公路,昔日在交通中擔任主角的登台橋已退出曆史舞台,今在原橋址上建有公路橋。往日那些聲響都已沉入歲月深處。肆無忌憚的河水遮蓋了幾處殘存的橋址。從而古老的傳說雖不再在登台橋演繹,但此渡、此橋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為寧海東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方便曾經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這裏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71%,更有黃公渡曆史人物的精神。你翻翻近年的成果就可略知一二,胡陳全鄉十八個行政村全部成功創建寧波市重點整治村,其中五個村成功創建寧波市“全麵小康建設示範村”,首批通過寧波市成片連線村莊整治鄉鎮驗收,2010年3月被正式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更為可貴的是,2008年全麵啟動三十公裏長的“8”字形精品線建設,以黃公渡為起點,也是終點。經過幾年的努力,打造成為一條集綠色、文化、生態為一體的精品長廊,形成在全寧波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農村建設精品線路。2010年我曾帶領四十餘位老年大學的學員循環走了一遭,學員興趣盎然,切切實實感到大開眼界。那些錯落有致的別墅,那些粉牆黛瓦的農居,那些雞鴨成群的小院,盡情抒發著江南優美鄉鎮的農家特色。大家邊走邊看,親眼目睹了農村的發展變化,親身感受到黃公渡人不服輸的精神。
“一個人的記憶,記載著一個人對一段時期的經曆;一個民族的記憶,記錄著一群人的曆史變遷;而一個國家的記憶,譜寫著一個時代、一個社會對數千年過往的感懷與傳承!”這句名言,即便是很尋常的鄉間古渡,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