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
一
杜鵑山,像一方美麗而凝重的鎮紙,沉穩地壓在寧海縣城的東北麵。它以445米偉岸的身軀深情地俯視著這張紙,使我們在這張紙上書寫屬於我們的曆史。
有時是在萬籟俱靜,憑窗遠眺的陽台;有時是在異鄉獨自徘徊的街頭;有時是在秀山美水驢行的深山;有時是在與親友談笑風生的餐桌;有時是在落寞孤寂的夜晚,我常常會想起這座山。
上帝會給每個地方安排一座山。
黃山的瑰奇峭美配古徽州的毓秀鍾靈;華山的險峻配六朝古都的皇者之氣;喜馬拉雅山的世界第一配神秘而聖潔的西藏。杜鵑山的豐盈潤澤我們這座山海之隅的古邑。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讓他登高望遠,發現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讓他在雲飛鳥盡之際有“相看兩不厭”的對象。
王維需要一座終南山,讓他獨坐幽篁,彈琴複長嘯。
我需要一座杜鵑山,讓我擺脫俗世的塵埃,在驢行中獲得生活的熱度。
二
杜鵑山,為什麼叫杜鵑山?山上有很多杜鵑花,山穀裏有很多杜鵑鳥?非也。
曰:長相猶如杜鵑。
有點潦草,但也妥帖。
對山,我是不陌生的,可謂是沐浴著山風,喝著山泉,吃著野果長大。杜鵑山於我卻透著一股神秘。這山名還是一個比我年長,有親戚在城關的夥伴告訴我的。他像猜謎語一樣地問我們,知道寧海最高的山叫什麼嗎?我們都說上林山崗,家周圍數那山最高。他說是杜鵑山。說此山上有黑黝黝的岩石,聽說還有巨人來過。有一個岩洞,洞裏有很大的大蛇,洞上麵有一塊漆黑的大石頭,幾百人都扛不動,形狀像天上飛的鳥。洞邊上還有一塊石頭,像獅子,眼珠子瞪著,要吃人一樣。山頂還有電視台的發射塔。一般人不讓進山,怕特務進去破壞。他像說書一樣說得活靈活現。我們也不知是真是假。那時,連城關都沒到過幾次,更別說去杜鵑山了。不能隨便進山,過去山是大隊裏的,不是開禁的日子,是不讓進的,於是乎倒是有點相信了。
後來問父親,才知道寧海最高的山不是杜鵑山,而叫蟹背尖,高954米,寧海人也叫它摘星峰。
就算杜鵑山不是最高,但我仍對它比較感興趣。
三
住在城關後,杜鵑山倒是去過幾次。也看到了山腰的巨石和山頂的電視塔。怕掉隊,隻顧埋頭走路,忘了欣賞身邊的風景。
杜鵑山真正紅火,整天掛在寧海人的嘴巴裏,三日兩頭往山上跑,誘惑著外地的“驢友”一撥撥蜂擁而來,是因為近年杜鵑山建成了國家級登山步道,還可以從杜鵑山一直走到著名的石頭村許家山。寧海人有點意思。貌似對山也像追時尚趕潮流。最早流行上躍龍山,談戀愛、聚會,非那山不去。一段時間,人人又往連頭山、福泉寺湧去。沒去過,顯得有點背時。而今,你若沒到過杜鵑山,那你真的“out”了。
杜鵑山火爆。一是路近;二是山秀;三是爬山難度係數恰好。
現在大家一般都是從妙相寺上山。那個春天,我和小y一行走的也是這路。寺廟旁邊修了停車場。場子裏停著各色車輛。小車、摩托、電動車、三輪車、自行車……如此看來,喜歡杜鵑山的不僅僅是跟大地死磕的“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