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桃園散記(2 / 2)

笑得最開心的,還有擺攤做生意的當地農民。烤土豆、炸薯片、煎麻糍、茶葉蛋、湯包、糯米團……各種農家特色小吃齊上陣,讓遊客大飽口福。在桃花節的半個月時間裏,農民們可以通過賣小吃或土特產賺到幾千、上萬元的錢。另外,附近很多農戶,把自家房間整理出來做旅舍,提供農家菜,也有不錯的收入。一次以桃花為媒的聚會,催生的不僅是快樂,還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這應該也算是相得益彰吧。

桃樹並不是稀奇樹種,為何胡陳人會想到做桃的文章,並將其形成產業?我想,這大概與胡陳人愛美的習性有關。胡陳雖是山區,當地百姓大多世代為農,但有著悠久的耕讀傳統,唐朝時出過尚書葉溫裕,南宋時出過右丞相葉夢鼎,有“唐室尚書第,宋朝宰相家”之美譽。同時,相對閉塞的生活空間,又造就了胡陳人對山水風物的喜愛。因此,胡陳百姓骨子裏喜歡美好的事物,並將其外化為對生活的追求。在胡陳,曾有過不少以雕刻、木工、漆金為職業的民間藝人。當代,胡陳人特有的藝術稟賦,使他們在家具、模具、機械雕刻等領域有著不俗的建樹。愛裝扮生活的胡陳人,怎會讓自己的田地荒廢著隻長青草蚊蠅?幾乎家家戶戶的胡陳人,都會在房前屋後種些水果和花卉。寧海規模最大的桃園出現在這裏,也就不是偶然的事了。

越是美好的事物,往往越是短暫。桃花的花期隻有半個月,在此後的一年時間裏,不複可見遍地桃花的盛況。然而回歸平靜的桃園,依然有自己獨特的韻致。此處東、北、西三麵環山,山色青青,迤邐有氣勢,中間地形開闊,三三兩兩的村莊分布著田野邊上。一條終年不涸的中堡溪穿過平原,向南注入胡陳港水庫。雖無特別俊俏的景色,但草木蒼翠、環境幽靜,滿耳滿目皆是樸素又親切的鄉村氣息。青草香的空氣裏,童年的情景在腦海裏鮮活如昨:知了的叫聲此時彼伏,樹蔭在烈日下一動不動,看著把頭一下又一下拍進池塘水的大水牯,百無聊賴的我在想,這個夏天怎麼沒有盡頭似的……

那天傍晚在東山桃園,我坐到深夜,直到一輪上弦月出現在西邊的山岡上。

時光悄然而逝,那年抱怨夏季太長的少年,不會想到此後幾十個夏季會倏忽而過,不會想到有個中年人,會坐在闃無一人的東山桃園想念他。

誰也無法留住時光,就像誰也不能延長桃花的花期。一一閱盡眼前事,並將其小心收藏。多年後,我會告訴自己:我一直沒後悔過,因我看到了那年的桃花,因我那年還有看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