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誠經商,常勝靠德
做商人,最低劣一等是欺人之徒。這不是一個少見的現象,而是比較普遍的事實。有些商人總想靠欺人手段來謀取“黑心錢”,騙一把是一把,撈一下是一下,從來不計後果。這都是騙子行徑。
李嘉誠經商非常注重信譽和誠信,力戒靠欺騙去謀取錢財。他認為“以誠經商,常勝靠德”、“大商人都應該除掉一個‘欺’字,用誠信的態度去麵對市場,這樣才能把自己立起來,相反,你欺人等於欺己,最後失去的是良好的信譽”。這些話非常有教益!
由於李嘉誠在塑膠業的實力及聲譽,他被推選為香港潮聯塑膠製造業商會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誠做了一件功德無量、講誠守信的事,至今為香港商界傳作佳話。
1973年,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香港的入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年初的每磅塑膠原材料是6角5仙(分)港幣,秋後竟暴漲到每磅4-5港元。不少廠家被迫停產,瀕臨倒閉。
李嘉誠其時的經營重心已轉移到地產上。因此,這場塑膠原料危機對他影響不大。況且,長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庫存。
但李嘉誠毫不猶豫地掛帥救業。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
原先單個塑膠廠家無法直接由國外進口塑膠原料,是因為購貨量太小。現在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需求量比入口商還大,因此直接交易。
所購進的原料,按實價(其實並不高,隻是被人口商炒高了)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盟麵前,入口商的壟斷不攻自破。
籠罩全港塑膠業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子煙消雲散。
李嘉誠在救業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公司的12.4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價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直接購人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本身的配額——20萬磅,以原價轉讓給需求量大的廠家。
危難之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達幾百家之多。李嘉誠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佛家更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李嘉誠救人危難的義舉,為他樹立起崇高的商業形象,他的信譽和聲望義薄雲天。信譽和聲望無疑又會回饋他無盡的生意和財富。
我們且不論李嘉誠是否有更高層次的思想意識,我們隻以商論商,李嘉誠此舉,無疑是經商的上乘之作。
由此我們不難悟出,當業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又有能力時,你該怎麼辦?
落井下石,踩沉對方,你可以少一個競爭對手。但切不可忘記,即使你真扼殺了對方,總會有新的競爭對手崛起。一個人不可以獨霸一個行業的。正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個人是賺不完所有的錢的。
更兼風水輪流轉,何日又到你家呢?
正確的取向是,應該從李嘉誠的行為中汲取精義。救人於危難倒懸,不但贏得了人緣、信譽及聲望,你的形象實際上為你日後創大業賺大錢埋下了伏筆。
不說是積善積德,就是在商言商,你日後的所得勢必要超過你的付出。以李嘉誠而言,一個被稱為“救世主”的人,誰不願意和他做生意呢?
無論李嘉誠的事業發展到如何龐大,獲得的盛譽有幾多,他永遠不會忘記從事塑膠花生產的歲月。是塑膠花把他引入輝煌事業的大門,堅定了他實現遠大抱負的信心,更使他獲得磨練積累經驗。
李嘉誠回首這段歲月時說:
“雖曆經坎坷,但從未彷徨。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李嘉誠成功哲學:
做人當講誠實,商人更應如此。在大千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人之道,奸詐者有之,投機者有之,輕狂者有之,驕傲者有之,但是這些人絕不能成大事,至少一輩子不能成大事。真正的成功者是以誠實為做人之道,懂得誠實是獲得彼此信任的基石。李嘉誠認為,以誠為本,才能永遠有飯吃,才能做大生意,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李嘉誠講誠實,並把誠實守信落實到經商的過程之中的高尚行為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和學習。
丟掉信譽是最大的損失
丟掉信譽是人生最大的損失。李嘉誠認為“天下最難以補償的就是信譽,信譽也是一個商人贏得人心的成功資本”。李嘉誠經商時刻提醒員工戒欺,目的就是打出信譽之牌。
長江塑膠廠經曆過瀕臨倒閉的危機後,訂單如雪片飛來,營業額飛速增長。客戶樂意接受他的產品,派送大筆訂單給他。
一家洋行提出包銷長江公司的塑膠花。要是別的廠家,或許會認為這是福音,從此產品不愁銷路。李嘉誠卻謝絕了對方的“好意”,他清楚地任識到,如果接受了對方的包銷條件,就得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價格、產量,得由對方說了算。
境外的批發商,也希望繞過香港洋行這個中間環節,直接與香港的廠塚做生意,這對雙方都大有好處。
李嘉誠一旦得悉這個消息,馬上驅車去跟外商直接洽談,給他們看樣品,簽訂合同。繞過了中間環節,雙方都得到價格上的實惠。李嘉誠手中捏著一把訂單,還有訂單從四麵八方飛來。
李嘉誠不惜重金網羅全港最優秀的塑膠人才,不斷地推出新樣品。可是,因為資金有限、設備不足,嚴重地阻礙生產規模的擴大。李嘉誠擔心陷於前幾年的被動局麵,不敢放手接受訂單。
企業持續不斷的經營活動,不斷地產生對資金的需求,需要籌措和集中資金;企業籌集資金一般有以下幾種渠道:
1.國家財政資金;
2.銀行信貸資金;
3.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
4.其他企業資金;
5.民間資金;
6.外商資金。
不論哪一種渠道對當時的李嘉誠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該如何突破瓶頸呢?李嘉誠陷於苦惱之中。銀行許可的貸款額隻能應付流動資金。地產、航運、貿易、工業,都在進行努力,以期獲得銀行的支持,像長江這樣的小公司,不敢奢望獲得銀行的大筆貸款。
在李嘉誠傷透腦筋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機遇來到他麵前。曾有位歐洲的批發商,來北角李嘉誠的長江公司看樣品,他對長江公司生產的塑膠花讚不絕口:“比意大利產的還好。我在香港跑了幾家,就數你們的款式齊全,質優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