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求參觀長江公司的工廠,他對能在這樣簡陋的工廠生產出這麼漂亮的塑膠花,甚感驚奇。這位批發商快人快語:“我們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膠花,品質品種’,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而價格不到歐洲產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訂購香港的塑膠花,並且是大量訂購。你們現在的規模,滿足不了我的數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資金發生問題,我可以先行做生意,條件是你必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或個人擔保。”
找誰擔保呢?擔保人不必借錢給被擔保人,但必須承擔一切風險。被擔保人一旦無法履行合同,或者喪失償還債務能力,風險就落到了擔保人頭上。不過,根據塑膠花的市場前景,以及李嘉誠的信用和能力,風險微乎其微。
翌日,李嘉誠上批發商下榻的酒店。倆人坐在酒店的咖啡室裏,咖啡室十分幽靜。李嘉誠拿出9款樣品,默默地放在批發商麵前。李嘉誠沒說什麼,認真觀察批發商的表情。
李嘉誠的內心,太想做成這筆交易了。該批發商的銷售網遍及西歐、北歐,那是歐洲最主要的市場。李嘉誠未能找到擔保人,還能說什麼呢?他和設計師通宵達旦,連夜趕出9款樣品,期望能以樣品打動批發商。若他產生濃厚的興趣,看看能否寬容一點,雙方尋找變通;若不成,就送給他做留念,爭取下一次合作。機遇既然出現,他是無論如何不會輕易放棄的。
9款樣品,每3款一組:一組花朵,一組水果,一組草木。批發商全神貫注,足足看了十多分鍾,尤其對那串紫紅色葡萄愛不釋手。李嘉誠繃緊的神經,稍稍放鬆,這證明他對樣品頗為看好。
批發商的目光落在李嘉誠熬得通紅的雙眼上,猜想這個年輕人大概通宵未眠。他太滿意這些樣品了,同時更欣賞這年輕人的辦事作風及效率,不到一天時間,就拿出9款別具一格的極佳樣品。他記得,他當時隻表露出想訂購3種產品的意向,結果,李先生每一種產品都設計了3款樣品。
“李先生,這9款樣品,是我所見到過的最好的一組,我簡直挑不出任何毛病。李先生,我們可以談生意了。”
談生意,就必須拿出擔保人親筆簽字的信譽擔保書。李嘉誠隻能直率地告訴批發商:“承蒙您對本公司樣品的厚愛,我和我的設計師,花費的精力和時間總算沒有白費。我想您一定知道我的內心想法,我是非常非常希望能與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誠地告訴您,我實在找不到殷實的廠商為我擔保,十分抱歉。”
批發商目光炯炯地看著李嘉誠,未表示出吃驚和失望。於是李嘉誠用自信而執著的口氣說:“請相信我的信譽和能力,我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小業主,在同行和關係企業中有著較好的信譽,我是靠自己的拚搏精神和同仁朋友的幫助,才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的。先生您已考察過我的公司和工廠,大概不會懷疑本公司的生產管理及產品質量。因此,我真誠地希望我們能夠建立合夥關係,並且是長期合作。盡管目前本公司的生產規模還滿足不了您的要求,但我會盡最大的努力擴大生產規模。至於價格,我保證會是香港最優惠的,我的原則是做長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銷,互利互惠。”
李嘉誠的誠懇執著,深深打動了批發商,他說道:“李先生,你奉行的原則,也就是我奉行的原則。我這次來香港,就是要尋找誠實可靠的長期合作夥伴。互利互惠,隻要生意做成,我絕不會利己損人,否則就是一錘子買賣。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我坦誠地告訴你,你不必為此事擔心,我已經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
李嘉誠愣住了,哪裏有由對方找擔保人的道理?批發商微笑道:“這個擔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
兩人都為這則幽默笑出聲來。談判在輕鬆的氣氛中進行,很快簽了第一單購銷合同。按協議,批發商提前交付貨款,基本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問題。這位批發商主動提出一次付清,可見他對李嘉誠信譽及產品質量的充分信任。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誠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又拓寬了銷路,長江公司的塑膠花牢牢占領了歐洲市場,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1958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達一千多萬港元,純利一百多萬港元。塑膠花為李嘉誠贏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
與其說這是一次商業上的成功,不如說這是一次人格上的勝利。
當李嘉誠的襟懷坦白令對方肅然起敬時,他在波詭雲譎的生意場上每每能吉星高照也就不難理解了。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估量的,是生存和發展的法寶。經過這次奉無希望、但最終如願以償的合作,李嘉誠對此篤信不移。
李嘉誠認為信譽是企業能否向前發展的關鍵。他說:“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做生意,畢竟信用最重要。一時的損失將來還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
李嘉誠成功哲學:
大商人應當以信譽為成功的保證。天下最大的成功者都是守信譽的人,他們為人處世不為虛假,而以誠信為本,去贏得周圍人的信任。但是有些商人卻不能為之,想靠坑蒙拐騙得利潤,結果打翻的是自己的碗。李嘉誠是一個守信譽的大商人,總是把信譽作為商人的立世之本。他有這樣一個觀點:守信譽者,必有天下。同樣,守信譽者,經營才能大發展。李嘉誠把信譽視為經營發展的基石,這是以誠經商。顯而易見,李嘉誠這樣做贏得了別人的信任,從信任中獲得了利潤。因此,信譽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靠品牌來打天下
每個成大事的人都知道品牌的威力,因此非常善於強化自己的品牌力量。
李嘉誠一生慷慨捐獻無數,這些善行義舉無疑體現了李嘉誠的人格和品德,同時也為他和他的企業贏得了良好的公眾形象和企業品牌效應,為他帶來了無法估計的無形資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無形資產要比有形資產更昂貴更具價值,因為,誰不想與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結成商業夥伴,誰不願意與這樣的人做生意呢?
當然,如果有人以為李嘉誠的善行義舉僅僅是為了商業目的,誰就未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公正地說,在這方麵,李嘉誠既非毫無商業目的的捐獻者,也不是那種一切從商業目的出發的“投資家”,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
讓我們從1978年9月底,李嘉誠作為港澳觀禮團的成員,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典禮這件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