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往事如風,光陰入夢(1)(2 / 3)

那天,天空是陰霾的,早晨的風是冰涼的,仿佛整個世界都為這一天而變得憂傷起來。天空並沒有下雨,可我卻真切地觸摸到了整個世界的愁緒。

當摩托車穿行在鄉間的土路上時,我看見行進在路途中的祭奠者,成了這田野裏最美麗的風景。三三兩兩或孤身一人,立在田間,輕聲低語,作揖叩拜,然後埋身點火,頃刻間,一團團嫋嫋娜娜的青煙,從油綠的田間慢慢向上升騰,那思念便隨著明滅不定的煙火遠去,漸行漸遠……清明那天,我歸去得很晚,離開家鄉的時候,穿行在沉沉的暮靄裏,回望沉溺在哀愁裏的故鄉,還能依稀可見那些站在田間不曾離去的身影和不滅的火光。

帶著哀傷,我想,他們一定是晚來的祭奠者吧?或者,一定是某些不便告人的原因,讓他們耽擱了行程?

我看見他們帶著深深愧意,躬身向墳頭鞠躬、叩首,然後麵帶憂傷地挺直腰身,轉身,飛快地走出田野,彎腰,鑽進停留在路邊的轎車,帶著滾滾煙塵,匆匆離去。那一刻,望著他們匆匆的背影,心裏忽然升騰起來的卻不是鄙視,而是崇敬。

那些晚來的祭奠者讓我忽然就想起了千裏之外生活在異鄉的叔叔。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他又在忙碌什麼呢?是點燃一支煙,讓相思彌散在煙霧中,還是喝一口老酒,讓鄉愁化在清香的酒水裏?不是,全不是。我想到許多年前,叔叔回鄉時說的話語:帶著無奈與憂傷,站在城市的街頭點燃一把紙錢,讓那深深的懷念,在火光中升騰又熄滅——這就是身在異鄉不能歸去的他,在清明唯一可做的。

那天晚上,很晚,我又打開電腦,看網上關於清明節鋪天蓋地的谘詢。然後,和一位遠方的大城市的網友聊天,又談起了清明節裏的那些異鄉人。朋友說,那些在城市街道邊燒冥幣的做法,現在在大城市早已明令禁止了。於是,我驚訝又焦急地問,那麼那些無法回鄉的異鄉人又該怎麼祭奠親人呢?朋友忽然訕笑,這還不簡單,上網唄!在沉思良久後,我才又追問,如果不會或不能上網呢?那也簡單,就站在城市的馬路邊,向著故鄉的方向默哀吧——許多人,都是這樣做的。

和網友的交談結束後,我心裏別是一番滋味。我清楚地知道,學曆不高,已經退休的叔叔,是斷然不會上網的。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他唯一可以選擇的,或許,就是在這一天的某個時刻,站在北京的街頭,向著千裏之外的故鄉的方向,靜靜孤獨地佇立於颼颼冷風之中,許久,無語,默默在心裏祈禱,讓吹向故鄉的風,把他那滿腔濃濃的鄉思,悄悄地捎回故裏,帶給無法相見的親人吧!

這清明中的異鄉人,讓人憂傷,又惆悵。

往事如風,光陰入夢

年歲漸長,心事漸多,常常會在夜裏無端憶起一些往事。

可是,偏偏卻又害怕憶起。特別是那些太過美好的部分,幾乎是要在記憶中刻意抹去。

不敢去想,也不願去想,是因為生怕那一念一想,會讓自己幽怨斷腸、悲傷縈懷。

記得小時候住在外婆家。不大的農家小院,桐蔭如蓋,一院花香。有一次,父親下班過來看我和弟弟,借著他進屋和大人說話的間隙,我偷偷跑到院子裏玩他騎的自行車。玩著玩著,車子突然倒了,我的額頭砸出一個大口子,血流不止。那天外婆第一個一臉驚恐地跑出來,大呼小叫地抱著我去找白布給我包紮。她臉上浮起的疼惜,我至今還曆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