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男孩已經爬進稀疏的白楊樹冠裏去了,樹枝間有鴉鵲穿梭飛動,像一群碩大的蜜蜂,像一群陰鬱的蝴蝶。
(《枯河》)
(168)走著與槐林相傍的土路,見無邊的麥浪從路南湧上來,到了路邊卻陡然消失,像馬失了前蹄,像潮撞著堤岸。
(《斷手》)
例(165)中說“玉米長得像樹林一樣密不透風”,作者將“玉米林”比作“樹林”,認為它們的相似點是密不透風,但對於讀者來說,樹林的密不透風這種特點並不明顯,從我們的一般常識來看,樹林甚至可以是很稀疏的,在這裏,用來比喻玉米,就是因為作者主觀認定樹林是密不透風的。(166)將傍晚的河水比喻為“冷冷的鐵水”,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因為鐵水如果變冷就會是固態了,不可能流動。而在這裏,因為作者主觀賦予冷鐵水流動的性質,確實恰當地描繪出了河水通紅、冰冷的特點。(167)“鴉鵲”可比蜜蜂、蝴蝶要大得多,作者將鴉鵲比喻為“碩大的蜜蜂”“陰鬱的蝴蝶”,給“蜜蜂”加上了“碩大”的特性,給“蝴蝶”加上了“陰鬱”的特性,這都是不符合常態的,這種比喻,也是因為作者的主觀認定。(168)將“無邊的麥浪從路南湧上來,到了路邊卻陡然消失”比喻為“馬失了前蹄”“潮撞著堤岸”,麥浪湧到路邊卻忽然消失,是因為麥子倒伏的壓力漸漸因為麥秸的支撐力抵消了,而“馬失了前蹄”就會前傾摔倒,“潮撞著堤岸”會因為反作用力而產生回波,相似點讓讀者很難理解。這樣的比喻的產生,完全是因為作者的主觀認定。
無論是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都會喻體的選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莫言小說中的喻體選擇,與莫言本人的成長經曆密切相關,他在成長中的所見所感,都進入了其知識經驗,成為喻體備選的大倉庫。喻體的選擇,與具體的上下文也有著緊密的聯係。文章的題材,故事的地點、時間,情節推動中的出現的種種事物,比喻的上一個句子和下一個句子,都是影響喻體選擇的因素。比喻是帶了強烈的主觀色彩的修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作者的審美態度和主觀認定,都會喻體的選擇產生影響。
本章以莫言短篇小說中的比喻為研究對象,通過數據統計和比喻的實例分析,係統地探討了莫言短篇小說比喻的分布、比喻的聯結方式、比喻的類型、本體的特點、喻體的特點以及喻體選擇的影響因素。
首先,對莫言短篇小說中比喻的分布、比喻的聯結方式、比喻的類型進行了係統的分析。通過數據統計,可以看出莫言的75篇短篇小說每篇文章比喻的數量,還了解到每篇文章的比喻密度。其中,比喻密度最大是《枯河》,比喻密度最小的《奇遇》。通過對聯結方式的統計,我們得出,莫言短篇小說的比喻聯結方式,使用最多的是“像”和“像……一樣”這兩種。通過對比喻類型進行統計,我們可以看出,莫言短篇小說的比喻,事物性比喻遠遠多於事件性比喻;基本類型最多的是明喻;特殊類型最多的是修飾喻和博喻,修飾喻和博喻是莫言小說中最具特色的比喻類型。
接下來對莫言短篇小說中的本體和喻體進行了係統研究,並分析了本體和喻體的特點。莫言短篇小說中的本體,人、人的身體部位、聲音、自然現象、動物和木體類排前六位,反映出作者對人的極大關注、對自然環境描寫的重視、對聲音十分敏感的特點。莫言短篇小說中的喻體,動物、生活用品、食物、聲音類、自然現象和木體類排前六位,反映了作者好以動物作喻、以熟悉的生活用品作喻、以食物作喻的三大特點。
最後,對莫言小說喻體選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莫言小說喻體選擇的因素,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包括作者的成長經曆和比喻的上下文語境。主觀因素包括作者的情感表達、作者的審美傾向和作者的主觀認定。
本文嚐試對莫言短篇小說中的比喻進行一個完整、係統的研究,文中用到了大量的數據和例證來說明文章的觀點,但是由於能力水平有限,在理論高度和分析過程中還有很多欠缺。莫言短篇小說中的比喻隻是莫言比喻中的一部分,不能囊括全部。希望以後能夠對莫言所有作品進行更加全麵深入的研究。也希望本文的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對其他作品的比喻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