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莫言小說語言中的比喻(1)(3 / 3)

總的來看,無論是單式聯結方式還是複式聯結方式,莫言小說的比喻當中,使用最多的聯結方式是“像”,其次是“像……一樣”,再次是“一般”。

三、比喻的類型

(一)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

從思維和認知的角度來說,比喻是利用同甲對象本質不同而又有相似之處的乙對象來認知甲對象的一種思維模式、認知方式。[   聶焱:《比喻新論》,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0頁。]甲對象即我們常說的本體,乙對象為我們常說的喻體。一個比喻的思維對象有本體和喻體兩個,可以同時是事物,可以同時是事件,也可以一個為事物一個為事件。劉大為(2002)提出了將比喻分為“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的概念,他指出,事物是一定時間段中能夠保持自我同一性的實體,事件是事物在某種狀態中的有序配置。對於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的區分,我們采用劉的觀點,將喻體為事物的比喻歸為事物性比喻,喻體為事件的比喻歸為事件性比喻。莫言短篇小說中的“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統計結果見表5。

表5“事物性比喻”和“事件性比喻”的統計結果

比喻類型  數量  所占比例

事物性比喻  1831  82.96%

事件性比喻  376  17.04%

總計  2207  100%

1、事物性比喻

事物性比喻的本體和喻體通常都是事物,用體詞性成分表示。也有時候,事物性比喻本體是事件,喻體是事物,前者用謂詞性成分表示,後者用體詞性成分表示。例如:

(1)你說,家鄉美極了,美得像一幅豔麗的水粉畫;你說,要畫一幅《細雨桃花》送給我。

(《春夜雨霏霏》)

(2)湖水綠得像翡翠,水麵上露出了荷葉尖尖的角。

(《放鴨》)

(3)從敞開的大門洞裏,她看到被炮火照亮的大街上空無一人,十幾隻黃鼠狼拖著火炬般的肥大尾巴在街上蹦蹦跳跳,宛如夢中景物。

(《兒子的敵人》)

(4)燕燕衝進麥浪裏,麥梢齊著她的腰,襯托著她的紅胸衣和白臂膊,像一幅美麗的畫。

(《翱翔》)

例(1)本體“家鄉”和喻體“水粉畫”都是事物,都用名詞表示。將“家鄉”比作“水粉畫”,是為了體現家鄉景色之美,這樣才會引出後文的畫作《細雨桃花》。例(2)本體是“湖水”,喻體是“翡翠”,都是事物,如此作比,突出湖水綠得透亮的特點。例(3)本體是“被炮火照亮的大街上空無一人,十幾隻黃鼠狼拖著火炬般的肥大尾巴在街上蹦蹦跳跳”,是事件,用主謂短語表示;喻體是“夢中景物”,用名詞性短語表示。一群黃鼠狼在夜晚空曠的大街上蹦蹦跳跳的景象給人一種不真實感,帶有一種神秘的氣氛,夢中景物正是具備這種不真實的、神秘的特點,恰當的描寫出了“她”當時的所見所感。例(4)本體是“麥梢齊著她的腰,襯托著她的紅胸衣和白臂膊”,喻體是“一幅美麗的畫”,這種示現式的比喻,使文字充滿了畫麵感,給讀者以豐富的感受。

2、事件性比喻

事件性比喻的本體和喻體通常都是事件,往往用謂詞性成分表示。也有時候,事件性比喻的本體是事物,喻體是事件。例如:

(5)這麼神聖的字眼從他的嘴裏冒出來,像狗頭上生角一樣使我吃驚。

(《蒼蠅·門牙》)

(6)山貓用帶刺的舌舔著大響的白骨,舔著那笑容,像用橡皮擦紙上的字跡一樣…

(《養貓專業戶》)

(7)張小三的謠言,簡直就像犯了煙癮的大煙鬼點了一個大煙泡。

(《棗木凳子摩托車》)

例(5)本體是“這麼神聖的字眼從他的嘴裏冒出來”,喻體是“狗頭上生角”,本體和喻體都是主謂短語。我們的常識是,狗頭上是沒有角的,如此比喻,足見“我”吃驚的程度。例(6)本體是“山貓用帶刺的舌舔著大響的白骨,舔著那笑容”,喻體是“用橡皮擦紙上的字跡”,本體是主謂短語,謂語是連謂短語。“山貓舔著大響的笑容”本身就是一種超常的表達,比喻為“用橡皮擦紙上的字跡”,除了聲音上“刷刷刷”的相似之外,我們也可以有著“超常”的理解——大響的笑的神秘感已經從“我”的心裏消失了,正像紙上的字跡一樣被輕易抹除了。例(7)本體是“張小三的謠言”,喻體是“犯了煙癮的大煙鬼點了一個大煙泡”,本體是名詞性短語,喻體是主謂短語。它們的相似點是,能給人暫時的愉悅,但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比直白地說張小三的謠言造成的後果要形象、值得玩味得多。

(二)比喻的基本類型

比喻的基本類型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莫言短篇小說中比喻的基本類型統計結果見表6。

表6 比喻基本類型的統計結果

比喻基本類型  數量  所占比例

明喻  1850  83.82%

暗喻  259  11.74%

借喻  98  4.44%

總數  2207  100%

1、明喻

明喻即明顯的比喻,一般用“像”“似”“若”“仿佛”“一樣”等詞語來聯結本體和喻體。例如:

(8)你說,在一場突來的台風中,報房上的水泥瓦不翼而飛,沉重的鋼骨房架竟像紙紮的風箏一樣坍癟了。

(《春夜雨霏霏》)

(9)所以,當我在劇場裏聆聽這支歌時,心潮如滾水般翻騰就不是不可思議的了。

(《黑沙灘》)

(10)他橫眉豎目的臉,像被水淋濕的紙糊燈籠一樣坍塌了。

(《普通話》)

例(8)使用常用來表示比喻的“像……一樣”來聯結本體“鋼骨房架”和喻體“紙紮的風箏”。紙紮的風箏是容易遭到破壞的,用其來比喻“鋼骨房架”的坍癟,說明了台風破壞性的強大。例(9)使用常用來表示比喻的“如……般”來聯結本體“心潮”和喻體“滾水”。“心潮”就是指心情,是個抽象、無形的概念,滾水翻騰的狀態則是有形的、具體的,用具體比喻抽象,用有形比喻無形,形象表現了“我”激動的心情。例(10)使用“像……一樣”來聯結本體“他橫眉豎目的臉”和喻體“被水淋濕的紙糊燈籠”,用淋濕後燈籠的坍塌來比喻人受到刺激後臉部的放鬆神情的沮喪,十分形象。

2、暗喻

暗喻即不太明顯的比喻,一般用“是”“成了”等詞語或破折號來聯結本體和喻體。例如:

(11)整個海麵成了一片奇峰突兀,怪石崚嶒的山巒。

(《島上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