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莫言小說語言中的句式修辭(5)(1 / 2)

把字句和被字句都表示處置義,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甲把乙怎麼樣”,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甲被(或叫/讓)乙(給)怎麼樣”,兩種句式的語義重心和焦點都在謂語部分,一般來說,都是使受事發生某種變化、產生某種結果、處於某種狀態或者經曆某種經曆。它們在結構和語義上有密切的聯係,往往可以互相轉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選擇和運用,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和具體的上下文。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選擇的視點

表達者傳遞信息的時候,總是從某一個特定的角度出發的,選擇的角度叫做“視點”。句子的選擇有時候是為了保持視點的一致。如:

(1)一隻蛤蟆在泥土裏呱呱地叫著。①

一群蚯蚓把泥土翻出來。 ②

一隻貓頭鷹在墳頭上大笑一聲。③

(《金發嬰兒》)

在這個句群中,句子②為把字句,這個句子我們也可以改為被字句“泥土被一群蚯蚓翻出來。”但在這裏,作者選擇把字句而不是被字句有兩個原因:一,句子①和③都是主動句,視點都是施事的行為主體,為了保持表達的一致,句子②使用把字句比使用被字句更協調連貫;二,這個句群都是在描述動物在做什麼,強調的是行為,沒有必要使用強調“泥土”的被字句。

再如:

(2)然後聽到爺兒兩個到豬圈裏抓豬的聲音。①豬滿圈亂躥的聲音。②豬把圈

門碰破的聲音。③豬滿院子亂跑的聲音。④豬把水桶撞翻把尿罐碰破的聲音。⑤豬往雞窩裏鑽把雞窩裏的雞嚇得咯咯噠噠驚叫的聲音。⑥雞飛上了牆頭的聲音。⑦豬的後腿被兒子扯住了的聲音。

(《檀香刑》)

這一段文字是截取的盲眼老太太聽到的各種聲音中的一段,句子①寫到爺兒倆抓豬,接下來就按照行文邏輯以豬為視點寫到各種聲音,為了保持視點的一致,句子③④⑤選擇了把字句,句子⑦則選擇了被字句。

(3)①她的腦子裏的空兒全被錢大老爺占滿了。②她的眼睛盯著一棵樹,那棵樹搖搖曳曳地就變成了錢大老爺。③她看到一條狗尾巴,那根狗尾巴晃晃漾漾地就變成了錢大老爺腦後的大辮子。④她在灶前燒火,跳動的火焰裏就出現了錢大老爺的笑臉。⑤她走路時不知不覺地就撞到了牆上。⑥她切肉時切破手指而覺不到痛。⑦她把滿鍋的狗肉煮成了焦炭而聞不到糊味。⑧她無論看到什麼什麼就會變成錢大老爺或者是變成錢大老爺身上的一部分。⑨她閉上眼睛就親親切切地感到錢大老爺來到了自己身邊。她能感覺到他的堅硬的胡須刺癢著自己的柔軟的皮膚。她每天夜裏都夢到錢大老爺與自己肌膚相親。她在睡夢中發出的尖叫經常把小甲嚇得滾到炕下。

(《檀香刑》)

這一段話所有的句子都是“她”如何如何,為了保持這種“她”如何如何的句式,句子①選擇了被字句,句子⑦和句子則選擇了把字句。

可見,在句群中,被字句和把字句的選擇,往往要聯係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使敘述的角度保持一致,文章還會顯示出一種結構上的整齊美。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選擇的側重點

在複句中,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正確選擇和運用也十分重要,往往講求表義的側重點。

如:

(4)我知道一人難抵眾瘋狗,隻好退到一邊,看著它們把你的爺爺一口撕開衣裳,兩口啃掉皮肉,三口吃掉五髒,四口就把骨頭嚼了。

(《檀香刑》)

我們發現,“一口撕開衣裳,兩口啃掉皮肉,三口吃掉五髒”是整齊的“狀語(量詞)+動詞+賓語”,按照這個格式,原句本可以寫為:

我知道一人難抵眾瘋狗,隻好退到一邊,看著它們把你的爺爺一口撕開衣裳,兩口啃掉皮肉,三口吃掉五髒,四口嚼了骨頭。

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四口嚼了骨頭”呢?這涉及到前麵談到的整散問題,整齊的句式固然讓人覺得有結構上的整齊美,但過於整齊就會顯得呆板。人類心理大都愛好富於變化的刺激,作者最後一句用“四口就把骨頭嚼了”,相對於前麵的句子發生了變化,正是深知人們的這種閱讀心理,在簡單處體現了作者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4)中“四口就把骨頭嚼了”還可以改為被字句:

我知道一人難抵眾瘋狗,隻好退到一邊,看著它們把你的爺爺一口撕開衣裳,兩口啃掉皮肉,三口吃掉五髒,四口骨頭就被嚼了。

這個句子作者想要表達的是瘋狗對“爺爺”做了什麼,強調的是施事的行為,而被字句“四口骨頭就被嚼了”強調的是骨頭被怎麼樣了,相當於是另起了一個話題,與原來的話題鏈不一致。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把字句的妙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