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編輯思緒(6)(2 / 3)

一部革命曆史,一條探索之路,血火凝結,艱辛鋪就。我們黨史期刊的使命就是要珍惜它,捍衛它,宣傳它。當然我們也相信,不管什麼歪風刮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和理想一路播灑的真理的陽光,終會化作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為振興中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內在動力。“陽光不會被風打敗”,這句話充滿哲理。任爾東西南北風,陽光依舊映山紅。

三、“我拿什麼奉獻給你”——要精心策劃,推出精品

質量是期刊的生命,讀者是期刊的鏡子。為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黨史文彙》近幾年一直在努力提高質量,提升品位,鍛造品牌。在策劃年度選題和重大紀念活動選題時,注意了讀者的閱讀需求,選取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的黨史人物,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內涵。2007年和2008年,開辟跨兩年的“民族魂”專欄,推出20多篇紀實文章,宣傳大慶石油會戰、大寨艱苦創業、紅旗渠建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唐山大地震在廢墟上崛起等,回顧新中國創業的輝煌和艱難;推出陳嘉庚、蔡元培、申紀蘭、姚奠中、袁隆平、茅以升、丁玲、梅蘭芳、魏巍等人物,挖掘他們感人事跡所蘊含的精神閃光點。

每期刊發首篇,封麵設計突出其形象,扉頁設計配合其名言警句,頗受讀者歡迎。一位大學教授這樣評價說:“《黨史文彙》能經得住利益驅動的影響,講真話,求真理,不媚俗,風格正派地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高尚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十分難能可貴。”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黨史文彙》精心策劃,開辟了“共和國的脊梁”“共和國外交風雲”兩個年度專欄,繼續突出宣傳老勞模、新典型,推出李順達、王為民、常香玉、李雙良、史來賀、欒、馮理達、甘祖昌、吳運鐸、馬永順等,可謂濃墨重彩,群星燦爛。就全國各地的信息反饋來看,宣傳效果非常好。我們所選人物,大多入圍紀念建國60周年雙百人物評選名單。也許是心心相通,容易產生共鳴吧,各地讀者紛紛打電話、發電子郵件、寫信,談讀後感。一位退休老幹部說:“看了你們刊物登的文章,太感動了,這些人真不愧是‘共和國的脊梁’。有的刊物老說共產黨壞話,越看越沒勁,就喜歡看《黨史文彙》。看了他們這些先進人物的事跡,就覺得身上有勁了。”在濃墨重彩地宣傳人民英模的同時,“共和國外交風雲”欄目專門刊登新中國外交方麵捍衛民族利益、國家主權的風雲故事,可讀性很強,使愛國主義教育更為貼近現實,生動活潑。讀者的褒獎,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如果通過我們的勞動,能讓沉甸甸的黨史轉化為營養豐富的精神食糧,給幾萬讀者帶來愉悅,增加力量,我們也會備感欣慰的。

《黨史文彙》創刊26年來,版本一直沒有改變,一直是普通16開本。許多朋友問過我,為什麼不和國際接軌,改成大開本?除過編輯力量、成本核算等因素,我其實特別想說這樣一句話:有時候堅守也是一種力量。我認為,期刊樣式隻是一種載體,載什麼才是最為重要的。在期刊編輯過程中,還有一句話常常回響在腦海:“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文彙的讀者。”作為黨史期刊的編輯,責任意識、精品意識時刻在心,我們不敢懈怠;而且,編刊的同時也是我們淨化靈魂升華境界的過程。但是,千精心萬注意,還是不免有差錯漏網,每每麵對,總是讓人心痛不已。今後,我們這個編輯團隊將更加努力,一方麵繼續提高編輯部隊伍素質,一方麵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並要認真學習其他省兄弟期刊的好經驗好做法,堅守信念,勇於開拓,精益求精,再創佳績,把《黨史文彙》辦得更加貼近現實、貼近讀者,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