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跨世紀的心願——寫在《黨史文彙》出版100期
也許是一種巧合,199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75周年之際,正好是《黨史文彙》出版百期紀念。
因了這份巧合,在回顧與總結11年來辦刊工作的時候,我們一方麵尤其覺得充實和欣慰,另一方麵又深深感到愧疚與沉重。《黨史文彙》1985年4月創刊時就明確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曆史是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曆史,是成功地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的曆史,是在戰勝困難、糾正失誤、總結曆史經驗的過程中逐步成熟起來的曆史。這是黨的曆史的主旋律。因此,在1989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空前泛濫的時候,編輯部旗幟鮮明地提出,要著力宣傳好黨史的主旋律、主音符,並將此指導思想體現在具體的辦刊實踐中。江澤民同誌曾對宣傳理論戰線工作者提出,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回顧《黨史文彙》11年來走過的風雨途程,重新審視那一篇篇凝聚著作者與編者無數心血、蘊含著深刻思想內涵和教育意義的黨史宣傳文章,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本刊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積極作用。堅持以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宣傳黨的真正優勢,服務黨的基本路線,《黨史文彙》的這個立場從未動搖,這個方向從未偏離!為此,我們感到十分欣慰。當然,《黨史文彙》也有過一些失誤和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每每檢討起來,編輯部全體都有一種無言的愧疚之感,因為我們應該做得更好。中國共產黨誕生75年了,它的曆史氣勢恢宏而又豐富多彩,應該說,研究、宣傳黨史是光榮的使命,嚴肅的課題。
然而,當我們徜徉街頭,卻隨時可以發現一些題目充滿煽動性、內容多有失實或純屬胡編濫造的所謂黨史揭秘之類的宣傳品,不由使人心情沉重。對此,除了寄希望於有關部門發揮行政職能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外,我們更意識到正麵宣傳、主渠道輿論的重要性,因而也更感到《黨史文彙》在捍衛黨史的嚴肅性、真實性方麵負有義不容辭的職責。
《黨史文彙》出版百期,是一個值得記憶的裏程碑,也是一個麵向未來的加油站。它1985年4月創刊時為雙月刊,1991年改為月刊,迄今曆時11年又3個月。如果將100期刊物豎接起來,長可及26米,平摞起來,厚可達5760頁,字數逾千萬。這筆財富,留與人民,也留與曆史。
《黨史文彙》一直在廣大讀者中享有盛譽,也得到了全國黨史宣傳戰線同行們的褒讚。11年來,編輯隊伍有多次變化,但本刊十六字辦刊方針始終沒有改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嚴肅活潑、鑒史為今。我們在辦刊實踐中不斷追求的“四可”標準,即可信、可讀、可鑒、可存,作為這本普及宣傳黨史的大眾化刊物的辦刊風格,也始終沒有改變。可信、可鑒、可存,就是指內容要有思想科學性、現實借鑒性和史料收存性,對今人後人有啟發教育意義;可讀,就是指表現形式要有文采,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依史寫文,以文彙史,《黨史文彙》將一如既往地把思想性與可讀性作為刊物健康發展之雙翼雙輪,要努力使刊物成為既“好看”又“耐看”的高品位的精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