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編輯思緒(3)(3 / 3)

大家七嘴八舌,暢所欲言,就《黨史文彙》辦成什麼樣、辦給誰看、應該起什麼作用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在我看來,期刊通聯工作表彰會本身提出的命題隻有兩個字“生存”。生存問題不容回避,也不容忽視,隻是對生存意義的理解不同,生存之道也各有選擇罷了。因此,我把與會者圍繞《黨史文彙》所議論的話題依次歸結為生存選擇、生存基礎和生存意義三個方麵,再精煉一點就是:生存,為了什麼?

首先,郤智主編提出了一個鮮明的觀點:“人有人格,國有國格,報紙有報格,刊物有刊格。”這實質上是提出了一個生存選擇或曰生存狀態問題。全國各類期刊林林總總8000多家,品位較高、質量優秀的固然不少,品格低劣甚至根本無基本品格可言的也俯拾皆是。《黨史文彙》創刊13年來,一直在讀者中享有較高的聲譽,訂數穩中有升,主要原因就是堅持了自己的刊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抨擊假醜惡,弘揚真善美,不管風吹浪打,決不動搖回頭。這樣的生存選擇應該說是正確的,高尚的。隻有將刊物定位於高格調、高品位上,才能對作者、讀者、編者產生一種無形而強大的凝聚力。朔州市通聯站站長吳玉國同誌講,他一開始並不願意兼任這個“站長”,因為他不太了解《黨史文彙》,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看這本刊物到底怎麼樣。後來他看了不同年度的20幾期《黨史文彙》,覺得《黨史文彙》是對黨員進行黨史教育的生動教材,發行這樣的刊物不丟份子,再苦再累也值得,所以爽快地當上了站長,一年就讓當地發行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刊格是期刊的骨頭、脊梁,如果單純為了經濟意義上的生存而走媚俗之路,那就失去了刊物正確、健康的生存狀態,實在是非常可悲的。《黨史文彙》編輯部的同誌們對此形成了共識,表示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黨史文彙》高尚的品格,任憑滄海橫流,八麵來風,都要堅守好黨史宣傳教育的馬克思主義陣地。

《黨史文彙》通聯站大都建在各地(市)委組織部,從1996年建站以來本省發行有了較大突破。廣大讀者是期刊的生存基礎。我們把《黨史文彙》讀者群定位於黨史工作者和黨史愛好者,現在認識深化了,我們必須把《黨史文彙》辦成對黨員進行黨史宣傳教育的教材,必須把廣大黨員作為主要讀者。所以,這次會議又冠以“黨史宣傳教育”。省委組織部黨員管理處處長牛社威就這一問題談了三點意見:第一、正確認識黨史教育在黨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高度重視,不要顧此失彼;第二、正確認識《黨史文彙》在黨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高度重視《黨史文彙》的發行,不要漫不經心;第三、正確處理《黨史文彙》與其他黨員教育刊物的關係,要統籌兼顧,不要相互對立。他聯係實際動情地說:“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麵:市場經濟發展了,物質生活改善了,黨員的思想境界卻下降了,精神空虛了……”這種擔心其實並非多餘。正因為如此,《黨史文彙》才更應自覺地肩負起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任。

山西有170多萬黨員,10萬多個基層黨組織,全國則有6000多萬黨員,把《黨史文彙》辦到廣大黨員的心坎上,這就是我們《黨史文彙》最根本的生存基礎。省史誌院副院長張鐵鎖講道:《黨史文彙》是我省唯一的以黨史宣傳教育為己任的月刊,它的質量標準“四可”——可信、可讀、可鑒、可存提得很好,要與編輯思想和刊格對上號,理直氣壯地講真話,求真理,不人雲亦雲。搞發行的同誌也要理直氣壯地去宣傳去征訂。省新聞出版局報刊處戎曉峰副處長說:沒有數量的質量是沒有意義的,希望《黨史文彙》進一步提高質量,擴大發行,走出一條好的生存之路。

參會代表既是《黨史文彙》的通聯先進工作者,又是《黨史文彙》的忠實讀者。他們坦率地講了自己的評刊意見。有的說,今年前半年刊物上通過連環畫表現“新中國的脊梁”,這種形式把沉甸甸的《黨史文彙》變成了輕飄飄的小人書,讓人覺得好像檔次降低了似的;有的說,刊物的史料性和可讀性還應該加強,最好多登些親聞親曆親見者的回憶文章;有的建議少上廣告內容……會場氣氛非常熱烈。這些來自基層的同誌所提大都是批評意見或合理化建議,讓人聽了覺得十分親切而踏實,《黨史文彙》的生存之路不正是我們共同開拓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