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希望《黨史文彙》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揚長避短,辦得更好。座談會上,以此為中心引出的一些話題很令人深思。原山西省人大主任王庭棟說:“李鵬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進了這樣一句話: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換取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在有些地方有些方麵不是能不能犧牲精神文明的問題,而是已經犧牲得相當多的問題。我們希望《黨史文彙》要增加精神文明教育的內容,啟迪現在的和將來的共產黨人,要抓住無產階級精神文明,決不能放鬆。”原山西省副省長霍泛語重心長地說:“回憶1945年毛澤東回答黃炎培的提問,心裏極不平靜。當時黃炎培問:你們共產黨能不能跳出曆史的周期率(其興也焉,其亡也忽焉)?毛澤東答:能,我們靠民主。可是現在,我們黨74年了,我們的黨內出現了嚴重腐敗現象,黨能不能長久地堅持下去?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黨史文彙》擔負的任務很重,要多登一些曆史的經驗教訓和黨的優良傳統,用來教育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談到這些問題,老領導們都很激動,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大家希望《黨史文彙》自覺地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任,以健康豐富的內容宣傳群眾,教育人民,激勵廣大黨員自覺地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決向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進行堅持不懈的鬥爭,為端正黨風作出貢獻。這些話,沉甸甸的,使在座的《黨史文彙》每一位編輯都覺得肩頭的擔子很重,很重。
《黨史文彙》的主辦單位原為山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現為山西省史誌研究院。在紀念《黨史文彙》創刊10周年之際,主辦單位的新老領導對這個刊物同時傾注了關懷之情。作為分管《黨史文彙》的原任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現任史誌研究院副院長的朱嘉峰同誌,是這次座談會的主持人。當他把領導和來賓介紹給大家的時候,當他全神貫注地傾聽大家發言的時候,他的神情顯得很激動。座談會最後,由山西省史誌研究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梁誌祥作總結發言。他談了改進《黨史文彙》的三點意見:第一,《黨史文彙》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不動搖;第二,《黨史文彙》要提高普及宣傳黨史的大眾化水平不動搖;第三,《黨史文彙》要深化內部體製改革。
座談會僅用了一個上午,開得短小精悍而富有成效。散會後,人們三三兩兩步出會議室,在展覽大廳裏仍流連忘返。大廳的牆上懸掛著30多幅裝裱精美的題詞。為這次紀念活動題詞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黨史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胡繩,原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李琦,原中宣部副部長、現中央黨校副校長龔育之,原財政部副部長戎子和等領導;有全國黨史界、新聞出版界專家學者李莊、彭明、穆欣、王檜林、張靜如等;有在山西工作過的老領導陶魯笳、王謙、謝振華、霍士廉、羅貴波、池必卿等;有退下來的省級老領導王庭棟、李修仁、趙雨亭、朱衛華、霍泛、姚奠中等;有現任省級領導梁國英、鄭社奎、盧功勳、郭裕懷、萬良適、崔光祖等。一幅幅題詞,寄寓著書寫者對《黨史文彙》的深情和厚望。
據有關資料統計,全國公開發行的期刊總數約8000多種,可以說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在這個花園裏,《黨史文彙》及其同樣風格的黨史期刊,應該是一樹樸素芬芳的丁香,它們枝枝相連,葉葉相扶,為這個世界貢獻一縷芬芳,淨化幾許空氣。在度過10歲生日的時候,麵對讚揚和褒獎,麵對鮮花和掌聲,麵對大家期望的眼睛,《黨史文彙》的全體人員似乎都有很多話要說。但是,他們無需說什麼,他們隻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因為他們深知:耕耘與收獲同在,榮譽與責任同在,奉獻與快樂同在!
第4節山西省黨史宣傳教育暨《黨史文彙》通聯工作表彰會側記
生存,為了什麼?——山西省黨史宣傳教育暨《黨史文彙》通聯工作表彰會側記
一年一度的通聯工作會議大都於八九月份舉行,表彰獎勵當年的發行先進單位和個人,動員安排翌年的發行工作。這大約是各期刊社的慣例。期刊出版繁榮了,競爭激烈了,通聯會的改革步伐也隨之加快加大了——以擴大發行為目標,競相使用行業權力與經濟杠杆。
《黨史文彙》也於8月19日在太原召開了1998年通聯工作表彰會。邀請《黨史文彙》各地(市)及省直機關通聯站站長、部分獲獎單位代表參會。省委組織部黨員管理處、省新聞出版局報刊處以及《黨史文彙》主辦單位——省史誌研究院的有關領導也應邀出席會議。與眾不同的是,我們的通聯會95%以上的議程和時間是用來討論對黨員進行黨史宣傳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如何搞好這項工作的,至於表彰獎勵,隻是宣布了一下獲獎名單。聽起來這似乎不太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謂經濟杠杆、利益驅動的規律,但事實上會議卻開得很成功,因為50多名參會者在更高的境界中達成了一致認識,從而以共同的辦刊追求形成了一種合力,那就是把辦好、發行好《黨史文彙》當作對黨員進行黨史宣傳教育的一項緊迫而神聖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