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編輯思緒(3)(1 / 3)

《黨史文彙》開拓了一條新路,一條普及宣傳黨史的大眾化之路。這是參加《黨史文彙》生日座談的同誌們的一致的看法。《中共黨史研究》編輯部的王新生同誌說:“我當時讀《黨史文彙》,有一種很新的感覺。它用形象通俗的文字把黨的光輝曆史介紹宣傳出來,讓大家了解黨的曆史,從中受到教育,這是一條新路,對其他省兄弟刊物影響比較大。”中央黨校教授宮力博士說:“我既是《黨史文彙》的一名作者,也是它的讀者。我認為《黨史文彙》是一本非常好的刊物,它好就好在走出一條新路,辦得雅俗共賞。曆來史學文章容易給人以枯燥的感覺和印象,不利於普及宣傳,《黨史文彙》則別具一格,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讀性,圖文並茂。”

會議氣氛非常熱烈,退下來的省級老領導趙雨亭、王庭棟、阮泊生、姚奠中、胡曉琴、霍泛等相繼發言,暢談讀刊感想和對刊物的希望,其情之殷殷,其見之灼灼,使人感動,發人深思。

《黨史文彙》走過了十年曆程,成與敗、得與失如何評價?原山西省顧委副主任胡曉琴認為:“《黨史文彙》走過的十年路程,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程,也是閃閃發光的路程。十年來,《黨史文彙》發表了許多珍貴的黨史資料,介紹了許多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反映了許多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黨史文彙》用活生生的事例啟迪讀者,教育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教育青年一代,教育廣大群眾,讓他們懂得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洗刷了一百多年來我們國家民族的奇恥大辱,推倒了三座大山,炎黃子孫才有揚眉吐氣的今天,懂得一個革命者、一個黨員必須有高貴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黨史文彙》不僅是進行中國革命史教育的好教材,更是進行黨性教育、黨風教育的一個方麵軍。”原山西省委副書記趙雨亭同誌說:“我覺得《黨史文彙》是我們山西的一本好刊物,是個高層次的刊物。它不僅為有所有刊物的知識性趣味性,而且有自己的特性,有真實性和嚴肅性。我愛看《黨史文彙》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的那個《黨的文獻》,主要是學習知識。”原山西省政協副主席、山西大學教授姚奠中先生說:“我接觸的刊物大約有一二十種,最喜歡看的是《黨史文彙》。有的刊物我有時隻翻翻目錄,而《黨史文彙》每期的主要內容我都看。我讀《黨史文彙》,一是增加黨史知識,二是解決疑難問題,三是受教育,特別是從黨的領袖人物的身上受到人格的教育。”

《黨史文彙》辦了10年,前6年為雙月刊,後4年為月刊,迄今共出版85期。10年來,它一直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和明確的辦刊標準,在“可信、可讀、可鑒、可存”八個字上做文章,於追求探索大眾化道路的同時,為宣傳捍衛黨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座談會上,省委常委、秘書長萬良適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崔光祖對《黨史文彙》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做了很中肯的評價。萬良適說:“我分管黨史工作好幾年,常讀《黨史文彙》,這個刊物辦得不錯,它在總結黨的曆史經驗、指導我們當前和今後的工作、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黨員幹部進行黨的曆史教育、進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崔光祖說:“《黨史文彙》想得不錯,辦得不錯,評得不錯,看得不錯。具體講就是,創辦這樣一個大眾化刊物的想法很不錯,編輯部同誌把刊物辦得不錯,大家評價反映不錯,發行量還可以,看的人多,所以說看得不錯。”他還風趣地說:“《黨史文彙》是全國黨史期刊的‘四大名旦’之一,你們可得好好地辦啊!”會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一些因故未能參會的專家學者,也都筆墨馳賀,以表熱忱。中央黨校教授金春明來信說:“《黨史文彙》是全國同類刊物中辦得較好的一份,也是我很喜歡看的。它既保持了黨史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又在增強黨史文章的可讀性、擴大黨史的社會影響方麵作出了可貴的貢獻。這是值得祝賀的。望朝此正確方向繼續努力,做出更大成績。”原《人民日報》總編輯李莊同誌評價《黨史文彙》是“一本貫徹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集思想性知識性於一身的嚴肅刊物”。他說,“我願意陪伴她到下個世紀”。何定編審從治史固以為鑒的規律出發,送給《黨史文彙》一副珍貴的賀聯:“十年磨一鑒,燦然明替興。”

是啊,十年心血,十年風雨,其中的酸甜苦辣,盡在不言之中。畢竟,贏得了讀者,這足以使編輯部前後17位同誌為之驕傲和自豪。《黨史文彙》創辦人之一、總編輯郤智同誌深沉地說:“大家說《黨史文彙》好看,其實它還有許多不好看的地方,比如刊物的內容還不夠豐富,裝幀設計也不夠美觀,編輯校對差錯率還比較高,發行量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數字……。”這是一位老編輯的心理獨白,表現了他本人以及整個編輯部的作風、追求和思想境界。